高夫人哪有不应之理?纵然丈夫官居一品,对昔日有恩的“金主”小姑子一家,还是得以礼相待。
话说王子腾愿意把外甥女送入宣平王府也是存了jiāo好,甚至结盟的意思,还很有诚意:想想那不菲的嫁妆,就知道宝钗并非全无分量的姑娘,就算他自己的庶女都未必能比这个外甥女更“实惠”。
不一会儿,薛姨妈和宝钗一起到来。
宝钗也没有什么“大人说话,小孩子不该瞎掺和”的忐忑,见礼后大大方方地坐在母亲下手,眼观鼻鼻观心,却不会错过长辈们说出的任何一句话。
宝钗沉稳的样子,高夫人见了暗中点头:宝钗若想将来“得用”,不唯唯诺诺有主见才好,娘娘再一提携,前程……未可知。
这么一想,荣府二房的三丫头其实也不错,将来一样用得上,只可惜这姑娘不是大姑子所出,高嫁不得。
于是高夫人十分耐心,对着小姑子和外甥女再次解释了一回,“这就回去打发人找老爷寻个章程。”
宝钗垂眼不语:舅舅与娘娘看法不一致啊……她又该偏向哪一边?
分说完毕,高夫人便立即告辞。王夫人、薛姨妈、凤姐儿和宝钗起身相送。
凤姐儿是听说舅母要走,特地赶过来的。
宝钗定定地瞧了凤姐儿几眼,发觉这位表姐脸色十分难看,到了脂粉也遮掩不住的地步,再想起近日里二爷与二奶奶不睦的传言,宝钗那份压在心底的不安越发分明:舅舅与姨夫这边也要……逐渐生分了吗?
琏二哥的官不是舅舅给的,靠的是琏二哥的舅舅和姑父。
姨夫被御史参奏的时候,舅舅似乎也没帮忙。那么娘娘对舅舅态度有所变化也在qíng理之中……只苦了夹在中间,里外不是人的姨母和表姐。
想想自己将来出嫁,也有婆家娘家生龃龉,她左右为难的时候。宝钗琢磨得多,对自己的婚事忽然不那么期待了。
却说高夫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先见过贾母,之后便是与王夫人、薛姨妈和宝钗说话,甚至没让凤姐儿作陪,宝玉也不得召见……听说高夫人到来的时候,袭人这边就招呼麝月,给宝玉预备起会客的衣裳:高夫人作为一品诰命,绝对是稀客!
宝玉手里端着本书,压根没搭理这俩丫头:太太和姨母刚从宫里回来,舅母就来了……不好说一定是什么大事,但需要舅母亲来的事项……他不去搀和最好。
看看宝玉哄女孩子的劲头,就知道他若是把这份才智用在正道上,可绝对当得起“伶俐”二字。
宝玉如今对黛玉依旧一往qíng深,尤其是势在必得之心,比原著里都未必差上什么,哪怕这对表兄妹相处的时候并不太多。
抛开二人qíng趣相投,黛玉也的确是宝玉遇见的最好的女孩子,没有之一。
不过宝玉也明白自己想抱得美人归,一定要过姑父这一关。仕途经济他擅不擅长倒还另说,但是学问却是一定要过得去的。
俗话说有压力就有动力,宝玉又拜了严师,这些日子一门心思苦读,自然颇有些长进——到了他师傅都夸他“有灵气”的地步。
这阵子宝玉逐渐开窍“步入正途”,变得懂事又上进,贾母、贾政和王夫人在欣慰之余就不再像以前那样不错眼珠地盯着他。
谁让这一半年里荣府,包括隔壁宁府,大事小事接连不断,就没消停过。
只是随着贾母和王夫人一时顾不到宝玉这里,宝玉又要每日读书,袭人……便以半个主子自居。
这次高夫人来,袭人就想着让宝二爷去高夫人跟前晃一晃,万没想到高夫人拜见过贾母,就去王夫人房里说话,然后就……直接告辞了……秋纹打帘子进门就说舅太太已然走了,袭人听了也呆了呆,“这是怎么说的?”
晴雯冷笑一声,“也不知道殷勤给哪个看?”
袭人的脸瞬间红了。
宝玉依旧叛逆不羁,但比起原著,他的离经叛道有所收敛。
袭人对这样正经又温柔的宝玉自然更为倾心。
宝玉也待袭人不坏,但这份“不坏”显然不足以让其他丫头服气。她此时年纪又小,手段稍显幼稚不说,更是有贼心却没贼胆。
毕竟老太太住得太近了,动静稍大一点,老太太都能听得见,别说那些本就耳聪目明的大丫头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