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穿成林海_作者:Fahrenheit(243)

2017-09-30 Fahrenheit 红楼

  湘云是个爱玩的,闻言便眼睛一亮,“好!”

  却说林海在上任之前已然定制了一份计划:振兴经济的一揽子计划。

  云南产马产茶,这些东西只要能销出去,百姓自然富裕……而富裕的百姓是绝对不会放弃优越的生活跟着忠顺王搏命~造~反的。

  不过要想富先修路,在这个时代修路绝对是要人命的事qíng,不是百姓没有积极xing,而是……没钱。

  所以摆在最前面的就是招商引资。在这个时代,赴任后不想着种田而是经商的巡抚还是挺难得一见的。

  万幸林海早年打发到广东福建收买海商船队的那批家臣掌柜已然成了些气候,林海身为云南巡抚一声招呼,不说一呼百应,反正cháo商与徽商都很给面子,当年做巡盐御史时结识的盐商们也推荐些巨贾前来“帮衬”。

  顺带一提,三大商帮里的晋商因为局势有点敏感,林海没敢邀请。

  话说林海在计划成形后,把好处坏处全写了个详细,他自己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乖乖给圣上上了道密折,等得到了圣上的朱笔御批,才敢如此行事。

  在商人们尚未全部赶来的时候,已然到任且jiāo接得差不多的林海与史鼐……一起下乡巡视去了。

  在田间地头偶然能瞥见巡抚与总兵大人的身影,忠顺王的手下且喜且忧:离了衙门的巡抚才好下手,然而有总兵作陪的巡抚……一个弄不好,就要被拔了萝卜,损失不会小。

  话说有了丰厚寿命在手的林海,甚至能让小金扫描点其他的东西,比如躲在暗处远远盯着他们的黑衣人,身上的~兵~器可是正经的“兵部监制”。

  得到小金的反馈,林海还笑问,“我这算不算钓鱼执法啊?”

  ☆、第76章 第七十六回

  当然算是钓鱼执法了。

  林海与史鼐虽然名为下乡巡视,走过稻田菜地……其实已经距离忠顺王种植阿芙蓉的庄子不远了。

  忠顺王虽然在太祖爷立国的时候算不上最顶尖的藩王,但毕竟有军功打底,从西北转封到西南,给忠顺王的封地也不会是什么穷山恶水。

  忠顺王的封地在云贵jiāo界,距离后世的贵阳比较近,离现在云南抚台衙门所在地昆明较远,也就是说距离茶马古道滇藏线这条“huáng金线”也有点远。

  林海在到任后与同僚见面闲聊,也套出不少关键的消息:忠顺王觊觎茶马商道的获利,但想cha手始终不得其门。

  因为西南商业上真正能做主的是肃端王,还有关外的穆家,忠顺王充当的就是“保~护~伞”。

  话说西南,尤其是云贵两省~官~场~比较“单纯”:要么跟着忠顺王府混,要么就心向圣上。甄别这两类官员,实在不要太容易。

  林海的“引láng入室”之举——引入cháo商与徽商,有他和史鼐护持,让cháo商与徽商跟肃端王这边的势力斗一斗,颇得看不惯肃端王与忠顺王的那波官员的赞赏。

  这些官员这么多年进项有限,有了新商贾自然就要挤占肃端王与忠顺王那边的份额,他们简直乐见其成……顺便还能收点孝敬不是?

  不过具体的商业行为林海不打算gān涉,但是动了“非常手段”就会等来他毫不犹豫的镇压——其实他挺希望忠顺王府的府卫“客串”一把山贼劫个道,好让他堂而皇之地动用武力~清~缴。

  因为除了史鼐这位真正上过战场的总兵之外,云南的守备军在数月之内便有了三次调动,换来了些从西北退下来休整的老兵——这必须得多谢义忠王。不过义忠王也并非没有私心,有林海和史鼐压住忠顺王的jīng锐府卫,他的西北大营不必担心腹背受敌。

  话说,林海和史鼐都很清廉,至少两个人都是不该拿的银子绝对不碰。

  自从他们二人到任,守备军的兵卒拿到手的饷银就比以前多了一倍。除此以外,林海还大笔一挥,从户部拨款中分出一大笔银子修缮营房:不止是驻守昆明的大营,各地卫所也在修缮的计划之内。

  待遇好了,当然就能提一下“将士用命”了。

  到任半年后,林海跟着史鼐参观大营,再看过数次将士~cao~练……守备军能做到令行禁止,军容齐整,与林海刚到云南时见到兵卒面huáng肌瘦,衣裳上还有破dòng的qíng景形成了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