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雨村就是帮着王子腾在金陵捞银子的得力心腹下属,都没有“之一”。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那是白说的?
甄应嘉因为老婆怀孕,自己也终于“扬眉吐气”:那底气和野心也都跟着回来了。
他要用银子给女儿尤其是他自己铺路——没错,他要给女儿在京城谋上一桩好亲事,同时他自己也要弄个实职出来,而不是跟贾赦似的,领着虚衔儿得过且过。
贾雨村会拉偏架,但在王家和甄家之间……在这种实打实的利益之争上找平衡他做不来。王家是他的恩主那没说的,但甄家贾雨村其实也开罪不起。他好歹给人家甄宝玉做过老师,甄家的家底他多少有些目睹耳闻。
凭良心说一句,身家清白,其实就是毫无家世可言的寒门士子,做官真是艰难。
不找山头或是没贵人赏识基本做不下去。别忘了,贾雨村当初也曾是个清廉正直的父母官……然后他就被罢黜了。贾雨村今时今日能翻身,正是因为寻到了门路,抱上了大腿。
话说,在甄应嘉这儿吃了亏,贾雨村思来想去,还是专门写信给巡视西北诸省的王子腾说明自己的处境。
“打不过找家长”这种事儿又不止贾雨村会做,甄应嘉也写信找亲朋故jiāo替自己壮一壮声威……于是在一家三口出了荣府往家赶的时候,林海坐在马车上收到了甄应嘉的信。他顺手就打开瞧了起来,边看边笑,看完还把信递给王禅,让他媳妇也跟着开心开心。
王禅接过来一看:哎呀,字这么大,难怪老爷在马车上看完就拿给我了。
她知道林海与甄应嘉jiāoqíng不错:当年老爷重病在chuáng,甄应嘉也过去探望。老爷在身体康复后,还把那张方子送给甄应嘉。
黛玉则歪到了父亲身边,小声问,“怎么了?”
林海也是实话实话,“你甄家叔叔找你爹我告状呢。”
黛玉吃了一惊,“啊?为了什么?”
林海逗女儿道:“你说呢?”
黛玉想也不想,“为了银子啊?”
林海大笑:女儿果然什么明白。
这会儿王禅正好把信看完,便问,“老爷是个什么章程?”
甄应嘉在信上说:妻女不日进京,希望林海能稍微照应一二。
原著里甄家的结局也是抄家,比贾家败落得更早。可在林海看来,甄应嘉比贾政更拎得清,甄家的败落根源大概也是“跟错了人”。横竖现在说夺嫡还太早,皇子们不过二十出头,为了规避风险就故意远着甄家,实在大可不必。
于是林海便道:“能帮就帮一把。不过我猜甄家母女有事会先去寻贾府,咱们最多看看热闹。”
王禅想了想才问,“婚事上咱们也不管?”
这夫妻俩说话也是有意不避着黛玉。
黛玉就扯着父亲的袖子小声问,“管婚事?这是怎么回事?”却一点都没有质疑继母王禅的意思。
黛玉能感觉得出来:父亲待继母很好,继母就尽力善待她当做回报。所以她也会努力跟继母好好相处,哪怕不让父亲为难呢。
眼见黛玉来了兴趣,王禅便把这话解释了一下:京里有许多出身名门的纨绔,他们就是看着鲜亮的火坑,坑得也是那些初入京城,不知根知底的姑娘,比如甄家这种颇有家底的就挺合适。
其实王禅想多说一两句,比如天生……那个了的,黛玉还小,这话王禅还是吞了回去。
而林海想的是:甄应嘉他媳妇好歹也是当娘的人,要是都让权势迷了眼……这智商就别混京城了。
王禅听懂了林海的未尽之意,笑而不语。而黛玉眨了眨眼睛,“反正爹娘心里有数。”
荣府与林府本就相距不远,马车穿过自家大门停在院中,林海一手媳妇一手闺女,刚在自家垂花门前站定,就见包怀尚引着二位皇子出现在面前。
林海一家三口赶紧行礼。
二位皇子的目光也在黛玉身上多停留了片刻。
王禅是二位皇子的表姑妈,同时还是九皇子的姨母,与皇子说话也挺随意,“这是商量好的?”
九皇子笑道:“五哥二话不说拉着我就出门……”这也多亏了林海成了他们兄弟的便宜表姑父,不然更不好上门。
五皇子他媳妇怀孕这才几天?凭现在的医疗水平怎么查得出来?五皇子因为喝了药自我感觉极好,跟父皇打过招呼,便拉着九弟一起前来道谢,同时……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