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位小皇孙生下数天,西北就迎来一场大胜。忠义王损兵折将,已经送信讨饶,并答应送还二皇子。
太子妃刚哄睡自己的“小福星”,坐回次间正座,看着身前一众垂头恭顺的太子美妾们,她眯了眯眼:她没孩子那会儿,太子再宠幸莺莺燕燕也没弄出庶子来给她添堵,如今也该是她“回报”一二的时候了。
而甄元chūn作为几人中出身最好的一个,受封五品良媛——单论品轶已经胜过了她父亲。
不过宫中每隔三年,便是一代新人换旧人,逾龄的女史与女官得了恩典欢喜地回家,尽可自由嫁娶,而新人……今年圣上没有留人,皇后只取中了事先打过招呼人家的姑娘,其余大笔一挥,一概放归。
薛宝钗作为商人之女,多亏了亲叔父乃是二甲进士,又有荣国公夫人打了招呼,才侥幸做了女史,而不必从宫女开始一步步往上“熬”。
不过出身不佳也有好处,她竟让太子妃选中,带回东宫任职。
宝钗跟在太子妃身边自然时常见到甄家表姐:她这位表姐贵为五品良媛,却比以前看着更温润谦和,见到她问了问家中琐事,还特地嘱咐她:小心驶得万年船。
宝钗是个聪明人,一点就透,不过她再收敛也架不住有人不肯放过她。圣上那位宠妃也知道甄家大姑娘做了良媛,她若是朝太子的姬妾下手,八成妃位难保,但甄良媛的表妹还是个小小的女史……之后宝钗便见识些太监和宫女的小手段:用度有些克扣啊,太子妃召见时传信儿的人故意晚来一小会儿啊……她开始还挺莫名,后来使了银钱……薛家地位不行,却比甄家还财大气粗。知qíng的宫女稍一点拨,宝钗就恍然大悟了。
因为表姐的关系吃些小亏也就罢了,谁让她们的确是两姨表姐妹,但表姐贵为良媛也不提前告知……宝钗终究意难平。
之后宝钗当值时还巧遇太子,太子看她容貌颇觉面善,便随口问了几句,得知是甄良媛表妹,太子微微一笑:这世上哪有人家能靠女人发达?纵然能风光一时,也当不成世家。
得了嫡子的太子越发平和从容,他含笑带人走远,宝钗却面颊微红,这一幕传到元chūn耳朵里,让chūn风得意的甄良媛也颇为不是滋味儿。
只是问过宝钗的太子确实一路直奔太子妃宫中,进得门来先逗了会儿儿子,再跟生了孩子反而更丰润娇艳的老婆笑道:“南安王世子妃这些日子八成得过来找你求qíng。”
太子妃闻言也是一笑,“南安王倒在其次,她是来替忠顺王府说项的吧。”
作者有话要说:PS,南安王世子妃就是忠顺王家的那位郡主。
本篇的设定是这样的:女史女官肯定不是什么高官世家之女,即使被贵人看重,再怎么风光也注定是侧室;做正室的姑娘大多数出身权贵之家,这些的姑娘需要圣上亲自指婚,不用像女史女官似的指婚之前还得进宫去伺候。
另外,王熙凤的父母一直有争议,王子腾上面的哥哥是谁也一直不统一,所以我就gān脆模糊化了……☆、第45章
就如同太子夫妇预料的那般,两天后太子妃费氏便在太后宫里见到了南安王世子妃。
太子妃面上不显,心中却甚是不快:这是仗着太后的宠爱bī我……吗?
孰料南安王世子妃心里也在苦笑不已:她只是xing子清冷,却并非不懂人qíng长短。原本她想在向太后请安之后,便去东宫跟太子妃聊一聊——她可是来缓和关系的,哪里还能摆什么架子?可是太后却直接招来了太子妃……太后人老成jīng,她可也是从太子妃做起,直至今日也成了太后,又能有什么真让她都看不透的?
既然动了“夫人斡旋”的主意,那有什么事儿还是在她的宫中或是皇后宫中说吧,不然一波波地往东宫跑……难免让圣上多想,太后可是很喜欢太子这个长孙的,谁想可害他都不行。
太子妃脑子不笨,坐下寒暄的功夫便也想了个通透,越想越是感激这位慈眉善目的太婆婆。
天家无qíng,纵然是亲父子也难免生些龃龉,圣上、先帝都是做过太子的,国之储贰地位尊贵无比当年也一样没少吃苦,可一旦坐上那张龙椅依旧会重复他们父亲的所作所为,权术、制衡一样不缺。
可话说回来,圣上会暗中猜忌、防备已经成年的太子,但却真心疼爱软绵绵、白嫩嫩的嫡孙。有亲儿子护身,太子妃底气渐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