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说自家孩子相貌都不错,在孙辈里,长得最好的女孩儿是黛玉,男孩儿是宝玉,容貌到了让人过目难忘地地步。可即使有这两个孩子在,瑗儿和瑛儿也不会沦为陪衬:瑛儿身带浓浓书卷气却不失活泼,可瑗儿许是长姐当久了,十四五的小姑娘举手投足倒是温婉端庄,可有些“庄”过头了。
稚嫩的容颜,与暗自克制出的稳重……这份落差让史令仪不由想起前世那个标准得如同庙里泥胎的贤德妃娘娘,固然多重原因让她地位尴尬,不得施展才华,可不讨圣上欢喜却是板上钉钉。
因此在瑗儿出嫁前,她定要花些功夫扳一扳这丫头的“臭毛病”。
而坐在祖母身边,半天都没等来一句话,贾瑗也不免心中忐忑。祖父祖母为人都算宽和,却积威甚重:荣府下人们对这位太太敬畏不已,而她们这些少爷姑娘却是仰慕居多,亲近……略少。
贾瑗刚这么一思量,就听祖母史令仪柔声道:“你们大了,自有爹娘管教,这些年往我这儿来得少了。瑗儿正嘀咕我缘何叫你过来说话吗?”
肯定是为了婚事,贾瑗低下头,还是qíng不自禁地娇羞了一下。
史令仪眉毛一挑,“瑛儿和冯家小子倒是处得来。”像是贾瑗和贾瑛婚事已定,再和将来的丈夫见面传信就算不得什么“私相授受”了。
尤其是贾瑛的婚事订得更早,冯紫英往府里不知送了多少回他亲自淘换来的新鲜物件了,有比较贵重的也有偶得之物,倒是不拘一格,只是这家伙文采太逊,才鲜少写信。这回他上了战场,当着将来的老泰山都能厚着脸皮送信过来,可想而知他对贾瑛有多在意了。
当然,贾瑛也并不吝惜回应。
话说回来,贾瑗其实还挺羡慕冯紫英和妹妹贾瑛的:妹妹收到礼物时羞红的脸蛋,听到口信儿时气恼的神qíng……贾瑗年纪不大,却也知道妹妹嫁入冯家日子必定差不了。
祖孙两人如此闲聊了一会儿,贾瑗自然放松下来,史令仪觉得火候差不离,便问起孙儿看重哪种男子。
贾瑗闻言,两颊顿感:大伯原来像祖母!没准儿祖父都稍微含蓄一点儿呢。
与贾瑛喜欢林姑父这种谦谦君子不同,贾瑗更想要祖父这样的丈夫:英武坦dàng的儒将。
史令仪一听就明白了:北静王嫡长孙水溶显然……不太符合孙儿的喜好。水溶偏偏不是热qíng的冯紫英,自从两家商量好婚事,水溶也只给瑗儿送了一回礼。贾珠又跟他爹似的,不好搬弄是非,跟一旦发觉妹妹苗头不对,就想尽办法引妹妹说出烦恼,并暗中让说了算的长辈知晓的贾琏也不是一路人。
可老成持重的二儿子贾政也的确养不出琏儿这样jīng明的孩子。
贾珠和他爹一样,一生纵不能做到位极人臣,但胜在xing子光明磊落,只要小心别入了他人的陷阱,顺遂一生倒也罢了。最妙之处在于,他们父子都没什么野心。
说一千道一万,贾政这一支就是太“呆”,连吟诗作赋颇有灵气的宝玉亦是如此。
史令仪抚着额头,是该让瑗儿多和敏儿一起出门应酬了。
还真是巧了,就在史令仪让女儿贾敏带两个孙女儿一起长点心眼儿,顺便详细打听几家姑娘的时候,政儿媳妇王咨时隔多年,又有了……而在东宫里,太子妃还有个把月就该生了。太后gān脆免去了孙媳妇的请安,太子妃也不逞qiáng,安心待在自己的寝殿中,闲时也就看看书,在屋里走一走,或者叫人过来陪她说说话罢了。
因为这些天太子又糟心上了:他不时去探望,一来二去还真和二弟处出了些qíng意。二皇子心qíng低落,当着比较温柔的大哥,就没怎么掩饰,把其余几个弟弟,以及当初那几个宗室怎么挑唆他跟大哥“争一争”,如实jiāo代了……太子震惊了。他知道总有一个或者几个弟弟妄图抢夺他的位子,但是从他几岁始就处心积虑地想要让圣上废了他,而且理由也是千奇百怪、天马行空:靠谱一点的,比如因为当年狠狠得罪过皇后娘家,以及跟太子的确合不来,但觉得太子眉毛长得不对劲儿,看着不顺眼就要让太子吃大亏……这算是怎么一回事儿啊?
太子旋即气得手都在颤:他算是明白父皇为何对世家还算宽容,但却铁了心削藩的原因了。宗室太过跋扈,尤其是握有兵权在手的时候,竟敢威胁父皇,还能立志除掉一个名正言顺却又无过无咎的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