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伺候世子爷的蒋玉菡见状,连忙端了清茶上前。
世子抬手就把茶盏摔了个粉粉碎。蒋玉菡也不辩解,直接跪在了碎瓷片上。
世子长叹一声,“你们都退下。”
蒋玉菡与仆从们鱼贯而出,世子靠在椅背上,真是思绪万千。
他还信心满满,正盘算给即将赴任的林海一个“惊喜”,万没想到圣上倒先给他来上了一耳光。
忠顺王世子肯算计二皇子,一来便是因为他不太“配合”,二来便是好好让圣上吃个瘪……不管怎么说,他此举都把二皇子得罪到死。虽然表面上大家都没挑明,但二皇子跟忠顺王府肯定是势不两立了。
世子没算计到的地方正是二皇子竟然翻了身。若是二皇子能在江南恢复名望……紧要之时也只能兵行险招了。
忠顺王世子打算得极好,而与此同时宫中御书房中,圣上正与贾代善聊天:二皇子此行的“大保镖”便是荣国公的嫡长子贾赦。
☆、第64章
神策军不愧是圣上亲军,因为九成以上的将领都是由圣上一手提拔到今时今日的地位,剩余那一成就是像贾赦这样,他以及他爹都早早站到了圣上这一边的人家。
荣国公贾代善不仅战功赫赫、故旧遍天下的枢密院副使,还是最早倒向圣上的那批人里最有分量的一位——不服都不行,他不仅能征善战,而且政治远见和嗅觉也相当了得。
在“四王八公”里,如今也只有北静王能和他相提并论了。可惜北静王自不惑之年开始病病歪歪,身体不佳jīng神头也不充足,而贾代善看起来活到七八十都没什么问题。
因此,圣上和贾代善这样的“自己人”说话时,也相当和风细雨:圣上的确是取中了贾赦守卫二皇子南下。虽然心里已经有了决定,但还要征求下贾代善的意见:这便是优容老臣了。
话说,早在太祖建国之初,忠顺王就和荣国公不合,分属两家的门人下属也互相看不顺眼,明争暗斗都不消细说。
尤其是当年,忠顺王世子还年轻气盛之时,暗算过同样是个少年的荣国公嫡长子贾赦——那回贾赦险些真的没能回来。
虽然忠顺王世子事后也受了重罚:诸如数年不得晋升,不得接触到实权,他果然也消停了好一阵子。
而自此之后,忠顺王世子再也没在明面上给荣府找过任何麻烦,但明眼人都知道这两家的仇怨又跟着加深了一层,压根化解不得了。
贾代善曾跟媳妇和儿子们都亲口说过:鼠尾两端毫无cao守,乃是官场大忌!再说,就算和忠顺王缓和关系,咱们能落到什么好处?
而圣上也相信:不管忠顺王府许下什么好处都不能拉拢的人或者人家,一个是他的次子,另一个就是荣国府了。
贾代善倒觉得长子待在京城的时候太多了,在他这个老子的眼皮子底下儿子能施展和发挥的本事有限,让他去江南官场见识一下真正的阳谋yīn谋,你死我活吧——他又不能护持孩子们一辈子。于是他应得痛快,又替儿子表了下忠心。
结果自然是君臣甚欢。
离宫回府的路上,贾代善都在琢磨:二皇子今后是彻底跟着太子了,自家在圣上的默许下,提前和太子这边多亲近总不是坏事。
真不是贾代善心急火燎沉不住气,非要在他还活得挺硬朗的时候就要选边站,只是稍微细数下圣上的几个儿子,结果显而易见啊。
太子最为沉稳有度,身为嫡长子又深为圣上所爱,而且他还和太子妃有两个活泼健康的嫡子……经历人生最大挫折的二皇子今后要么是贤王,要么就连闲王都混不上。
至于三四两位皇子……不仅母族不qiáng,不能提供什么助力,还因为眼界所限倒拖后腿,而两位皇子脑子也不是特别清楚。在贾代善看来,他俩若再不回头将来怕是难以善了。
五皇子,算是皇子中较有心机的一位,但吃亏在年纪尚小,且手段略显稚嫩,毕竟宗室这块“大膏药”可不是想贴就贴,想甩就甩……刚开蒙的六皇子压根就不用提了:等“尘埃落定”的时候他兴许都没到成婚的年纪呢。
可怜宗室王爷们在先帝在时,过得舒坦又恣意,换了圣上登基便处处受制,而且几番试探和出手之后,他们发觉圣上xing子刚qiáng,不肯轻易妥协,便想着gān脆换个皇帝算了,而太子又一直跟他爹一条心……宗室们这些年一定会不遗余力地扶植挑唆其余几位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