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重见天日的薛蟠难得地多了好几分后怕,láng狈不已地回到家中:他消瘦了许多,从五官都能看出他的确是宝钗的亲哥哥了。
薛父薛母也早已知道儿子去向,因此迎接薛蟠的便是他爹的一拐杖……薛家有钱,上下打点一番,进了大牢的薛蟠也没受什么毒打nüè待,只不过是吃不好睡不好,心中惊惧而已,因此挨上亲爹几下倒也无妨。不过这回他趴在地上也不辩解,只是嚎啕大哭。
薛母见状悲从中来,冲上前去抱住儿子痛哭不止。
媳妇儿子一起哭成了泪人,薛父颓丧地丢了拐杖。
偏巧听说哥哥回府的宝钗这时回到了娘家,进门见到此番qíng景,也顾不得礼仪,直接命人抬走了哥哥,又搀住父亲、挽着母亲,回到房中说话。
女儿越是懂事,就衬得薛蟠越是荒唐。薛父终于下定决心狠狠扣住儿子,不许他再轻易出门,哪怕为了女儿和外孙,乃至这个薛家,薛父也觉得自己必须多撑上几年,好歹把长孙教养出来,亲手压住儿子并将家业全都jiāo给孙儿,他才能瞑目而逝。
宝钗倒不知这番回娘家,激起了父亲的斗志,只是觉得一家团圆她也算没了心事,便回府专心养胎去了。
话说,与林海这场大胜的战报一起摆在御案上的……还有林海上司京营节度使的折子。这折子的内容也很“有趣”,圣上不是没看过臣子抱怨诉苦,但通篇全是抱怨、诉苦和指责他人,尤其是林海等几个不听他号令的下属……的确很是少见。
圣上看完自己这位心腹的折子,眯了眯眼,又吩咐身旁的太子也拿来看看。
太子也就用了一炷香的功夫,这折子他反反复复看了三遍,最后也是无奈道:“他这是快忍不住了。”想让父皇维护他的尊严和威严呗……连这都得父皇来办,要你又有什么用?
作为圣上心腹在北疆无疑要受到宗室王爷门人的打压,而林海到任后也没言听计从,甚至自有主意,让这位节度使越发觉得自己孤立无援……再加上几位皇子的门人也各个不是吃素的,以各种名目找他索要孝敬,他也的确是不堪其扰了。
可他也不想想,没有荣国公以及圣上安排在军中的亲信们一力回护,他怕是早就被赶回京城了。偏偏折子上又只敢挑“软柿子”,一句都不提及皇子所作所为,这才让圣上对他十分失望。
而太子和父亲朝夕相处,如今已能摸到他爹六七分的心思,于是他也坦诚道:“他满篇皆是自己处境艰难,不正是说乞求父皇可怜一二,给他加些分量吗?”
圣上点了点头,“就让他回来吧,没有功劳亦有苦劳。”
有这句评点,这位仁兄这辈子大约再难得什么重用了。
至于拿到西南那二位与北狄勾结的明证,圣上倒觉得不必现在就着手查办:北狄人遗落若gān带着西南印记的武器倒也罢了,可这阵子北疆大军击杀北狄人后缴获的也多是来自西南的武器……这分明是bī着西南在惊惧之余,失了冷静与计较,揭竿而起引来大军讨逆,这样北狄人自然可以趁火打劫捞些实惠。
对此太子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西南虽是易守难攻,但比照着西北……即可。”
圣上闻言gān脆笑道:“有些意思了。”
而新任京营节度使正是太子的舅舅……
前世太子疯疯癫癫,喜怒无常,哪个皇子都让这个哥哥衬托得无比睿智沉稳;可这一世,太子不曾遭遇丧妻丧子之痛,亦不曾在失去母族和妻族支援后接连受挫,摔得头破血流,他只是“正常发挥”而已,就让其余的弟弟显得贪婪、鲁莽又轻信……从父皇的书房出来,“大获全胜”的太子在回东宫的路上,遇见了媳妇以及两个胖儿子——太子妃这是刚从贵妃那儿回来。
二皇子与贾赦贾攸兄弟自编自导自演的苦ròu计,有本事看穿真相的人心里自然有了计较,可看不穿的人却难免一直心惊ròu跳了。
不幸的是,二皇子此举连他亲娘和媳妇也全都唬住了,而且至今也没知道真相。太子妃心中不忍,便闲来无事便去贵妃那儿走动走动,好歹尽个心意。
此举看在圣上眼里,对太子与太子妃更多了几分赞赏。
此时的圣上已经不qiáng求儿子各个如意了,他的长子不负他所望,次子也是吃一堑长一智,至于剩下那几个,也该得些教训,若是再不醒悟……他这个当爹的也仁至义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