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勉其实挺不理解的:我像是软柿子?他摆了摆手,“若不是在意尊卑,我就不会对叔祖父这样耐心。妻儿造孽,叔祖父也会沾包,再说叔祖父在工部当真两袖清风?”
贾政一噎,再不说话了。
光凭贾政那点子俸禄,连养门客都不够。能在工部为官多年,帐总会算,家中银钱从何而来,尤其是父亲故去后各处孝敬几乎少了八成,贾政不过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罢了。
就这一点而言,他还不如贾赦坦dàng:荣府大老爷好歹知道自己花用的银钱来路不是特别gān净,所以跟着王子腾投靠东宫他会默许,也是想给那些银子寻个厉害的~保~护~伞。
霍勉又笑了,“满京城的勋贵人家也没几个gān净的,只不过咱家没有高官,那就得选对靠山。曾叔祖父都明说靠山选错了,不想赶紧调转船头,倒急着冲我发作,”他拱了拱手,“受教了。”而后起身,身形一闪,就没了影。
满屋寂静,隔了好一会儿贾赦才问,“蓉哥儿这是得了什么真传?”国师不过如此吧?
贾珍沉默良久终于说了句实话,“若不是为了家里,蓉哥儿早走了。”
贾政只垂着头,然而细心人就能发现,这位二老爷的手在微微颤抖。
霍勉回到自己的屋子,就见案上摆着封信,他拿起来一瞧,乐了:看吧,我就知道,秦可卿她堂哥可算找上门来了。
开了chūn,秦可卿堂兄秦峰要从西北回京述职,同样要回京述职的还有……林妹妹她爹。
作者有话要说: 荣府在原著里给我的感觉就是特别弱,朝堂上完全没有一点话语权的那种,面对宫里来太监贾家人的反应和贾政应对忠顺王府长史都是明证。
我觉得荣府被清算主要还是被王子腾和宁府牵连了,因为贾赦贾政哥俩感觉想搞事都弄不出太大水花,只不过荣府这哥俩都不大无辜就是了。
第43章
林海即将任满, 霍勉估计这位大人来了京城几年内都不会走了。
至于秦可卿她堂哥秦峰, 就真是回京述职, 见过圣上估计待不了几天就得回西北继续带兵。
霍勉翻了翻任务背景, 恍然大悟:这位也想留京啊。
现任义忠王肯定愿意满足心腹爱将的要求,准备在史家那兄弟两个里, 挑一位送去西北带兵。秦峰就留在京城,最好能在禁军中谋得个位置,混个几年就能镀上一层金。
再看过更新后的任务说明, 霍勉知道秦峰将来不可限量:要能力有能力,要靠山有靠山,而且圣上认定秦家冤枉,之后必然有所补偿。贾珍因为秦可卿跟这位青年才俊结下死仇,真不是不智足以形容的。
不过何等狂风骤雨都注定chuī不动霍勉,所以他这一夜他依旧睡得很好。
荣国府贾母,贾赦贾政兄弟,王夫人,还有贾琏两口子……全都各怀心事,彻夜难眠。贾珍书房的灯光gān脆亮了一整晚。
早上, 霍勉一觉睡到自然醒,起chuáng后习惯xing地扫一扫人物状态:几乎全员都萎靡不振……正应了那句话,知道你们过得不好我也就安心了,为此霍勉早点都多吃了碗粥。
想把宁荣两府往正路上带,“让他们知道敬畏后再摔跟头”的效果比“一举毁掉”要qiáng,因为饱受折磨的过程能让这一家子更印象深刻。
如果他们都“好了伤疤忘了疼”, 霍勉就让他们更痛一点。反正让宝玉有担当,逃过抄家夺爵的结局,保留宁荣两府再次崛起的希望,就算对得起二位国公了。
打定主意,霍勉换了衣裳便直奔正房:去“探望”贾珍。
内忧外患之下,糟心事儿多得数不清,贾珍又为了不中用的身子而吃了点猛药,结果嘴里长了许多口疮……腰部以下不中用还是不中用。
气愤之下,夜里便想用道具泄一泄邪火,人都找齐了。却不知为何,贾珍脑子里忽然显出蓉哥儿那张脸,面若冰霜不算还要冷笑一下……犹如一盆冰水兜头浇下,贾珍立时就是个透心凉。
欺软怕硬乃是人之常qíng。今儿再见蓉哥儿,贾珍越发底气不足。
横竖屋里没外人,霍勉并不隐瞒,“造孽造得多了,总是有报应的。这话还请老爷谨记,还有秦氏的事qíng也没个说法,老爷自然不能‘得偿所愿’。”
贾珍皱了眉头,“果然是你。”话虽如此,他却是半点恼意都生不起来。说不过也打不过,惹急了蓉哥儿谁知道他又会使出什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