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两位“爱好”真的大相径庭,二人能混在一处,一是大家都在太子麾下,二来大家都看太子妃哥哥异常不顺眼。
却说这天晚上,圣上又歇在了承乾宫。
与贵妃并肩而卧的时候,圣上忽然翻过身,胳膊轻轻搭在贵妃身上,“记得老七媳妇儿没了半年多了?”
贵妃道:“这都夏末初秋了,转眼都要满一年了!”
圣上道:“这回定要给他物色个好的。”
贵妃笑道:“这不正等您吩咐呢。”
圣上想了想,轻声问道,“你看河东节度使韩浩的小女儿怎么样?”
作者有话要说:终于在十二点之前更新了哈哈哈!
正在调整作息,以后尽量不在凌晨更,关键是熬夜爱感冒,第二天jīng力也不好,囧。
另外欠账我都记着呢,说啥也得慢慢补回来,最起码日更要保住。
☆、第48章
正经封疆大吏的嫡女做填房委不委屈,那得看嫁得是谁。
在贵妃眼里,她养大的儿子真是好得不得了!
不过平心而论,她觉得圣上这主意不错——老七正在北面军中坐镇,圣上肯把重臣河东节度使的闺女许给他,怎么看都是圣上对这个儿子十分信任且器重。
不过有刘娡这个前车之鉴明在,贵妃又坚持道:“我先见见这姑娘。”
圣上赞许道:“这是正理,若是像前一个那样,家世再好也是无用。”这二位的体己话得亏淑妃听不到,不然她非要臊得自己禁足不可。
转天,贵妃便打发人回娘家,让亲哥哥帮着打听下河东节度使韩浩一家子,主要是他家妻儿老小的qíng况。
话说元chūn如今说话,在娘家依旧不那么管事儿——整个荣府也只有贾珠明白的妹妹“胸中有丘壑”,至于旁人……当你的眼界超出他们太多之后,他们理会不了没准儿还觉得你太蠢……但贵妃不一样,她有个帝师老爹,一半自悟一半熏陶之下,她还没出阁,就已经让她老爹赞不绝口。进宫伴君三十年下来,圣上对她可谓言听计从,因此她的吩咐和嘱托,即使是为官多年,入阁有望的亲哥哥,都不曾轻忽。
当天,贵妃亲哥哥李维便写了数封书信,打发长随分批送了出去。
却说元chūn始终也没给贾珍那边儿回信——她对这个贪财又好色的堂兄一直都没什么信心。就是选盟友,好歹也挑个靠得住的不是?
再说河东节度使韩家如今看着好像更偏向太子,这一滩浑水,元chūn是真的不想掺合。
不过两次三番娘家人示好——当然是他们自以为示好,元chūn这边都没什么回应,娘家便对她生出了两种看法,一者就是忒老实,小心到了过了头;另一种就是大姑娘不顾念娘家。
娘家的婆子和丫头唧唧咕咕嚼舌头时,倒是忘了荣府琏二爷,还有宁府蓉哥儿的官儿还是王爷看在元chūn的面子上,随手赏的呢。
娘家的这点动静,当然还是经过抱琴,传到了元chūn耳朵里。也不是元chūn瞎揣摩人,但这些风言风语大半是从宁府传出来,等传到了荣府邢夫人也没有出手压制罢了。
至于王夫人那边……自从贾赦和贾政兄弟俩暗中分了家,大房居住的东边半个荣府,王夫人想管也有心无力了。
不过听到这些“闲话”,元chūn毫无动容,心里却道:闹腾吧,闹腾到把qíng分耗光,叫天天不应的时候可别哭嚎求饶。
前世的宫中经历,让她十分沉得住气。吩咐丫头备好纸笔,她左手捏着胖嘟嘟的儿子,右手持笔给赵之桢写着回信。
健儿快满一岁了,如今还不会走,可“蹬腿挥爪”都已经挺有力气,元chūn若是小心搂实了他,没准儿还得吃他一“ròu掌”。不仅如此,这个臭小子嗓门颇大,又爱黏人,吃饱喝足就要“哇哇”叫着要找亲娘或是亲哥哥陪他玩……rǔ母怎么哄都无济于事。
比如这会儿,健儿便扭动着小身子,伸着小手,奋力地去抓母亲拿着毛笔的右手……元chūn左手一把攥住儿子的小手,心里也感慨不已:力气小点都镇不住他!
无奈之余,元chūn在给赵之桢的信中便如实写道:健儿有些淘气了……若是不肯陪他,他能“哇哇”嚷上一刻钟。
不过元chūn刚写上两行,傲梅撩开帘子进得门来,行礼后道,“禀侧妃,姑太太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