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元春晋升记_作者:Fahrenheit(116)

2017-09-30 Fahrenheit 红楼

  不过赵之桢却想再压一压,等赶上必胜之战再把贾蓉送上前线,如今还是先给他做个跑腿守卫的亲兵吧。

  贾蓉倒是有心去跟着教他的师傅“见见世面”,不过他觉得跟着王爷,多混个脸熟,将来也少不得好处。

  毕竟宁荣两府里需要他那个侧妃姑母照应的亲戚两只手都数不过来,而且他还知道他老子其实是倾向太子的!

  因此他自觉必须多些心眼,却时刻都要勤奋上进。

  这会儿贾蓉行礼毕,才低声道,“禀王爷,家里来了人。”在大营之中,只有赵之桢的心腹才能在私底下称呼他为王爷,其余qíng况都该叫“大帅”的。

  赵之桢见着来人,也微微惊讶:来人是他留给儿子的心腹,这回特地来跑腿送信……这信的内容怕是不简单。

  于是赵之桢专门屏退左右,坐在案前仔细看信:元chūn整整写了十页,前面四页都是府中趣事。

  健儿如今不会走也不会说话,但小腿小手和小嘴真是难得有一会儿闲着。

  大爷得空时,还抱着健儿晃一晃,颠一颠,健儿开心得就在哥哥怀里不停地“咯咯”出声——健儿明明是在笑,偏偏大爷就把“咯咯”当成了“哥哥”来听,还一个劲儿地冲我炫耀,说什么“健儿也知道谁疼你”……元chūn最后直接道:“我嫉妒坏了。”

  看着元chūn信上的这句话,赵之桢简直都能感觉到酸气扑面而来,随机他也大笑出声。不过……这种家常小事他看得万分舒坦,但元chūn和儿子赵晗哪里会不知轻重,让要紧的心腹跑腿儿递送寻常家信?

  赵之桢反复看了看信纸,再找来信封找了找——果然在封口处发现了那个标记。因为长期不用,他险些忘记此事!

  他想了想,又拿过这家信再认真读了一回:这信的后几页虽然也说的是家常体己话……但用起了藏头露尾,解读一下,也只有一句话,费氏盐务亏空!

  太子妃就姓费……赵之桢这回终于明白太子妃她哥哥究竟为了什么不遗余力地死命捞钱了。太子妃她哥惹火了他,若不好生回敬,没准儿将来谁都敢跳出来欺负他一番。

  几乎是在同时,京中的圣上也在为亏空而疑虑不已:他刚得到了密报。

  他那位堂兄终于再也扛不住,在书房里来了个自我了断。可圣上在南边的内卫齐齐出动,几乎把那位的王府翻了个个儿,不止府里人数、财物和原本探得的qíng报差距甚大,圣上最最看重,也最最紧要的先帝遗诏……居然下落不明了!

  作者有话要说:等贾琏贾珠和贾蓉都成长起来,独当一面了,他们的爹退出官场,宁荣两府也就比较指得上啦。

  ☆、第49章

  先帝的庙号是英宗,足见先帝在臣民心中地位如何了。

  本朝国号大齐,皇族赵氏正是山东人。立国几十年,虽然时有战事,但总体来说称得上太平繁华,这种年景自然不缺贤臣能臣,而且读书人也多有风骨,这种氛围之下,给诸帝定下的谥号和庙号都很公允。

  再说圣上可是亲身感受过先帝那份蛮不讲理的偏心,无论是当年还是现在,都曾在没外人的时候,跟母亲和爱妃抱怨过数次,而圣上的抱怨也总是从这张先帝遗诏开始。

  先帝当年纵然出于无奈,传位于当今圣上,可为了给“大获全胜”的母子俩添堵,曾经暗中写过一张诏书,大意是若是如今的圣上不能善待他的兄弟,不孝不悌,可由宗室共伐之。

  总之圣上没见过实物,这消息还是从先帝身边伺候的大太监口中得知——当然这位公公在说出这等秘辛之后没几天就咽了气。

  据说这份遗诏最先也是保存在当年的宗人令手中,只是当年的宗人令还是先帝的长辈,德高望重,无人不服。

  这位老人家觉得纵然先帝不厚道,但做儿子的生生把父亲赶下了位子……这父子俩也是半斤八两了,不过这遗诏在他手里总比落在旁人手中要qiáng。

  于是倒也“相安无事”了十多年,直到这位宗人令去世,然后遗诏便下落不明了。圣上励jīng图治这么多年,不说天下归心,可也差不多了,宗室之中又有谁敢偷走这个“烫手山芋”,捋圣上的胡须?唯独南边那位有野心同时也有足够的本钱,能从老宗人令亲眷或是心腹手中盗走这个“杀手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