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元春晋升记_作者:Fahrenheit(136)

2017-09-30 Fahrenheit 红楼

  话说柳桓在南方屡立战功,同时也时常给赵之桢送些消息,这回他更是在帖子中直言“面见王爷,有要事禀告”,赵之桢自然要认真对待。

  二人见面,少不得一番嘘寒问暖,之后柳桓说起南面的qíng况,还低声问道,“王爷可知道前朝余孽一直躲在西南?”

  赵之桢眼睛一眯,“与平南王有牵扯?”

  “没牵扯如何能躲得住?”柳桓声音越发低沉,“王爷可知道平南王妻族早先可是大盐商?”

  赵之桢默然良久,才自问自答道,“居然出手便要动摇国本!”

  柳桓应道:“王爷……在下倒觉得,早先那位谋反,里面怕也有平南王的手笔。”

  作者有话要说:刚忙完私活,又双更了一下,然后……就乐极生悲,感冒了囧。

  这是第一更,后面还有,今天保底两更,争取三更~~☆、第57章

  先帝驾崩,虽把帝位传给了圣上,但委实是儿子留下了个烂摊子。

  圣上登基初年,可谓夙兴夜寐,励jīng图治,花了十年的功夫,把除去湖广和西南之外的地方又收回囊中——意即圣上的政令出得了京城,到地方也有官员仔细施行,且大多数官员不会阳奉yīn违。

  湖广那位有先帝诏命护身,他不“发作”,圣上便不能对他动兵。可惜那位觉得积攒足够,好歹捞个真正的封疆裂土之时,竟没能支撑几年,便直接身败名裂了。

  随着他自尽国除,那些对大齐虎视眈眈的大敌们……比如北狄人和平南王,便也暂且偃旗息鼓了。毕竟他们的心思都差不太多,大齐在内患不断的前提下消耗实力,等时机到了便可趁火打劫,但率先出头跟大齐直接作战……不就是便宜了对方吗。

  于是双方又暗中拆起台来。

  受命盯着西南的官员都是能人,且是圣上心腹,柳桓心眼儿够多,无战事的时候没少用心打听,若不是勋贵之家出身拖了他的后腿,他还能从数位士子身上淘到些隐秘。

  不过柳桓带来的消息已经足够让赵之桢做出判断了。

  而费大公子身后有平南王的影子,反倒让赵之桢松了口气:总算不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不然父皇可又有得愁了。

  柳桓见王爷若有所思,便又出声道:“平南王所图非小。”

  赵之桢点了点头,“他家坐镇西南将近百年,也是心虚了。”

  平南王的心思又不难猜:圣上堪称明主贤君,连族中不大成器的亲戚都先后收拾了,他平南王这位异姓王注定要在自己有生之年赶上削藩,与其苟且求生……得过且过地等死,还不如轰轰烈烈地谋划件大事!

  赵之桢有句话没法儿明说:他要是平南王也会这么gān!

  而柳桓则盘算与平南王大战之时,王爷再把他派到南方才是:他多想建功立业封妻荫子,早日抬头挺胸地离开那座让人喘不过气的理国公府!

  当然,他如今还是光棍一条,妻、子全没有。说起来,他除了把他在南方的见闻亲口禀告给王爷,还打算让王爷给他的婚事做个主。

  赵之桢正思量着西南开战后自己该作何反应:南下带兵他可是不敢想。毕竟父皇不会让一个儿子同时挂帅过北军与南军——功高盖主之人都没好下场,哪怕他是皇子。

  同时不把儿子放在风口làng尖,也是种爱护。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即使他赵之桢战功再卓著,也必有将军不肯服气。

  好歹这一两年平南王不会起事……他还有时间从容布置。

  思及此处,赵之桢不由抬头,发觉爱将柳桓一副yù言又止的模样,他好奇道,“有话直说。”

  柳桓起身便是一礼,“属下想向王爷讨个恩典。”说到一半,顿觉羞赧,却不得不硬着头皮接着道,“婚事……的恩典。”

  赵之桢嘴角抽了下:柳桓比元chūn还大上两三岁,明年是该二十三还是二十四了?

  作为一个有口皆碑,会体谅人的好上司,赵之桢不止要给手下帽子和银子,还得为他们留心妻子……柳桓可谓赵之桢麾下武将年轻一辈的第一人。若是他只gān分内事儿,如何能升迁得这样快,甚至还能让圣上都青眼有加?

  总而言之,柳桓值得自己费心护佑,赵之桢当即拍了板,“我亲自上门保媒,谅你父亲也不敢回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