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元春晋升记_作者:Fahrenheit(15)

2017-09-30 Fahrenheit 红楼

  如今,圣上与太子已然生了隔阂,但还不算太严重,至少李贵妃觉得太子就此收手,戒急用忍,平和收场一点问题都没有,只不过跋扈了太久的太子未必咽得下这口气。他让他父皇宠爱了大半生,如今恐怕比他父亲还唯我独尊。

  在李家,无论男女都要读书,李贵妃在家时更是熟读经史,以史为鉴这话可不是白说的:自古至今,历经若gān朝代,可能平安熬到帝位的太子两只手就数得过来,比明君还和贤君还少。

  反正李贵妃并不怎么看好太子。至于自以为看到希望,急于抓紧机会讨好父皇,取太子而代之的大皇子,贵妃心里甚至还有些不屑。

  不过淑妃娘娘却很看好自己亲生的长子,更生出了将来也要依靠他的心思,于是她自然就往大儿子那边偏了偏,而一直跟在自己身边的小儿子十二皇子更不必说。

  夹在中间颇有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七皇子赵之桢,表面上什么也看不出,但心里并不是真的无动于衷。

  李贵妃把一切都看在眼里,越发心疼养子:淑妃你这样把儿子往外推,那我gān脆顺水推舟完全接手了吧。

  却说赵之桢的原配妻子正是贵妃做主给他挑的,无奈他似乎遗传了亲爹克妻的本事,明明与原配感qíng不赖,可好日子就是不长久,原配妻子生下了个儿子,可产后失于调养,最终也撒手人寰。

  而赵之桢的继室,则是淑妃荐来的人选,贵妃当时见了一面,对这姑娘就不怎么看好,不过她也犯不着开口阻拦人家母子“亲近”就是。

  事实证明李贵妃的眼光完全承自他爹,真不是一般的jīng准和犀利。

  果然这姑娘嫁给七皇子之后,夫妻俩感qíng说是普普通通,都算是恭维了。为此,淑妃再见七皇子,更添了一份尴尬。

  李贵妃这时正琢磨:不如把元chūn指给老七做侧室?不过得先探探老七的心思,到时候乱点鸳鸯谱,不就跟他亲妈一样了吗。

  话说,李贵妃真不觉得元chūn身为荣国公嫡亲的孙女儿,做皇子侧室便是委屈了她。

  其实,元chūn自己都不这样想:他家身份才学真正配得起皇子的……也只有姑母一人。再说她乃是荣府二房嫡女,父亲如今不过是个从五品,赵之桢的继室还是三品大员的嫡女呢,虽然这个嫡女也有点水分——此事容后再表。

  总之,元chūn自始至终都很有自知之明,单这一点就比她的父母兄弟们qiáng上太多了。

  而她伤愈复出,便让贵妃叫到跟前,问过身子之后便闲话起她的前程,甚至还提了句终身大事。

  李贵妃一派闲适,可元chūn却是心头犹如大鼓狂擂:难道太子妃终于挨不过面子出手了?闷头养病的时候,她可什么都没听说啊。

  可真要是太子妃想把她要到东宫,她又能怎么样?不过到了东宫也只能见招拆招了。毕竟她对太子没有一点期待,更没打算奉承太子妃。而太子妃一直都把太子看得很死,而太子在女色上又没什么cao守可言,还常到外面打打“野食”。

  于是元chūn恭敬道:“但凭贵妃做主。”

  至于“能得贵妃赏识真是我的福分”之类的话,则不必出口。好歹她也是荣国公的亲孙女儿,虽然自家已然显出颓势,但自轻自贱就更不会有人看得起。

  李贵妃笑道:“既然让我做主,本宫总不会让你没了下场。”顿了顿,又显然意有所指,“别担心那些乱七八糟的事儿。你是我宫里的人。”

  贾政跑去太子妃娘家,还让人家暗地里笑话了一通,这事儿哪里瞒得过执掌~后~宫,耳目遍布四处,甚至包括东宫二十年的李贵妃呢。

  元chūn得了保证,也没见喜形于色,她神qíng语气倒是始终如一,“谢贵妃。”

  等元chūn告退,赵之桢才从贵妃身侧的屏风后绕了出来。

  李贵妃笑问,“如何?”

  不管是当年替他挑媳妇,还是如他的愿,给他指侧室,养母贵妃行事总是让人觉得无比舒坦。

  赵之桢道:“难为她小小年纪,倒是镇定。”说着,便给养母轻轻捶起肩膀。

  李贵妃十分受用,眯了眯眼,“正是看这孩子稳得住,我才有心成全你们。”说到这里,她也忍不住劝了几句,“你媳妇,不乐意见她,便把她往府里一扔,也不怪她yīn阳怪气。你有什么不满,好好和她说,若她不改,你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