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chūn点了点头,“人之常qíng,换做我也会着紧肚里的孩子。能相安无事就很好,再礼贤下士似的亲自过来安抚,还有人说她假惺惺,又是何苦呢?哪家王府的王妃还要奉承侧妃不成?”
赵之桢没说话,心里却道:这口气可不大对头啊。
元chūn继续道:“读书明理之余……我也晓得若是不自量力地染指正妃之位,不用贵妃出手,只怕淑妃娘娘一句话就能料理了我。王妃有圣旨傍身,根本无需在意我。”
就算是王爷您,再不喜欢王妃,还不是得和人家接着过日子?
当然这话太伤赵之桢自尊,元chūn当然并没说出口。退一步说,纵然是皇帝想废后,只要不是昏君,又稍微在乎些声誉,哪里能说废就废的?
在赵之桢看来,元chūn平素说话也称不上委婉,但今天这般掏心掏肺,甚至有些话细究起来犯了忌讳都在所不惜……究竟为了什么?
元chūn怀健儿的时候,身子再不舒坦也没这样发过脾气;为了伯父贾敬之死而哀痛过甚……更是无稽之谈。只怕元chūn如今连她这个伯父的容貌都有些模糊了。
怎知他还没问出口,元chūn便已然自问自答了,“我忍不了了!”她一掌拍在坐在她身畔的赵之桢腿上,“我不想让蓉哥儿回京,王爷有办法是吧?”
赵之桢毫不犹豫,“当然。”
“后发制人听着稳妥,却总是失了先机。我那侄儿媳妇总不能一直是个摆设,不管是平南王还是忠顺王府那边,谁想生事都要有人居中联络……”元chūn果断道,“留着家里这个隐患,chuī不得打不得,总这么等着旁人出手,什么时候是个头?他们若是不肯出手,就下饵给他们,不愁他们不上钩。”
赵之桢深以为然。
贾珍什么底细品行,赵之桢比元chūn了解得更多。
贾珍为了这么个娇滴滴的美人跟儿子反目不算什么,赵之桢甚至以为贾珍还会让这个儿媳妇“招待”一下太子。
见赵之桢颔首认可,元chūn又道,“想做大事,手里没兵如何能成?”若是王爷有一丝不快,她就立即住口不说。
赵之桢也没生气,只轻声笑道,“你可真是敢说。”其实他也猜了个差不离,还是话锋一转,“愿闻其详。”
元chūn嘴角一挑,“还是要靠王爷,毕竟蓉哥儿在军中才好揪住他们的把柄。我猜,蓉哥儿位置越紧要,他们动手便越早。”
赵之桢答应得十分痛快,“不入虎xué,焉得虎子。”
☆、第66章
王爷应允得十分慡快,显然是……早有此打算,只等自己开口的模样。
对于自己的侄媳妇秦可卿,元chūn也是心里有数:甭管是平南王还是忠顺王府都拿秦可卿当做一着闲棋,单独引动效用有限。
毕竟身边女人身份不妥,不过是小节有亏,太子固然好色却始终不曾用qiáng,因此颜面有损,但认错就已足够。
只是到了“万事俱备”的时候,没准儿就是成为压垮太子的关键一招。
可宁府的珍大哥哥能跟太子相比?明知道家里放着个烫手的麻烦,却像是没事儿人一样,至少元chūn没见着他用出了什么对策。
不过她也懒得探究这个堂兄究竟作何打算,前世娘家都到了“人为刀俎我为鱼ròu”的地步,仍然能得过且过,醉生梦死,她在宫中又不得宠,当年眼光亦十分有限,就算为娘家忧虑,还不是无可奈何?
万幸这一世有底气有本事运筹抗争,再看贾珍,元chūn自是越看越不满。
忍无可忍之下,终于让元chūn有了今日的“建言”:既然你扶不起来,我就一门心思帮衬蓉哥儿了!
王爷这回更是遂了她的心意,元chūn猛地拉住赵之桢的胳膊,面带喜色,“王爷也要仔细~调~教~蓉哥儿啦?我代蓉哥儿谢过王爷!”
像是为了回应元chūn今日的坦诚,赵之桢亦含笑道,“你这个姑妈若不答应,我如何好越俎代庖?”又特地补充道,“调~教~定要吃苦,只看你舍不舍得。”
想让那背后主谋把秦可卿这步最后才肯动用的闲棋,换成新近便不得不发的妙计,那这个诱饵必得“够大够香”才成。
“若是用上苦ròu计,你可别怨我。”赵之桢也带上了几分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