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元春晋升记_作者:Fahrenheit(170)

2017-09-30 Fahrenheit 红楼

  费大公子不是第一个,更不会是最后一个。他被家人qiáng行圈禁之际,给南方盐务留下了将近百万的亏空……盐他拿走去买了,更挪用了银钱收购了一批铁矿石,但银子还没收回来,他却已经再也出不了门了。

  这个大窟窿甭管费家愿不愿意,都要尽全力来填补。

  不过费大公子“倒台”,可私贩盐铁的商队依然穿行于河东……韩家便以为这是太子默许费家填补亏空,gān脆睁一眼闭一眼了。

  毕竟从河东出关,盐铁的主要去向还是西面诸国,北狄人虽然也能从西面诸国之中采买到,可量小不说花费也很不划算。

  赵之桢也是如此猜测。

  因此经过关口城和北面大关的商队若是偷偷携带的盐铁数量不大,他也就装不知道了——毕竟东北的那些向来安生又规矩的部族也不产盐铁……可是数月下来,从他的地盘——也就是北面大关,经过的费家商队……几乎绝迹。

  赵之桢本以为这是手下“善意的谎言”,等由自己提拔,又深得信任,人又还比较机灵的二三心腹跟他禀报过后,他才知道费家商队买卖照做,但盐铁实在是一点都不敢沾,远比别家更为谨慎。

  这……怎么琢磨都有点不对味儿啊。

  论亲疏,赵之桢就算跟太子略略生分了点儿,也总比韩家靠得住。论在自己地盘上的掌控力,也是赵之桢更胜一筹。

  太子以及费家真想继续“暗度陈仓”必然会选择赵之桢这边才对。

  要知道当年费大公子也是宁可让赵之桢抓住,而非韩家。

  原因也是顺理成章:被七皇子赵之桢逮个正着,他必是“为尊者讳”,为了圣上与太子的颜面也会极力封锁消息,绝对不会想着把事qíng闹大……最终也是jiāo由圣上独断。

  但韩家就不一样了,被他家拿住,可不就是现成把柄,威胁恐吓,好生利用一番之后不知道又会落在谁的手里。

  若是事败遭罪,还不如来个痛快的!

  总而言之,费家人虽然心思多,胆子大,但却有股子刚烈之气。

  赵之桢生怕自己“自作多qíng”,对费家的理解有偏差,还特地派人却问了费家在关口的大管事,得到的回答便是他们在河东的商队只管贩卖珠宝玉器布匹纸张了。

  那在河东顶着费家名头私贩盐铁的那群人究竟是哪一路的?

  却说赵之桢的心思多在练兵用人之上,当时虽有怀疑,却也只派了两三人到河东去查探一下……本来有心烦劳便宜大舅子韩大公子,几次往来之后赵之桢觉得此人比他的晗儿更“实在”,而且当时人家一门心思顾念太子,他便gān脆提都没提。

  如今的柳桓正是带着那二三人的消息前来禀报……在场之人都是一点就透,本来几年间炼铁工坊忽然增多就是件足够“扣人心弦”的大事儿了。

  工坊增多,自然出产的铁器也跟着增多——反正这些铁器总不会是农具。

  如果还是费家在暗中运送盐铁,众人倒也不至于这般介怀:北狄人不只是大齐的劲敌,他们在啃不下大齐的时候,就会欺负西面诸国以及东北的那些部族。

  而后面二者的兵器来源,长久以来他们也的确都得指望着大齐……的商人。

  赵之桢扶额冷笑了一声,“他们除了自用,怕是接了个好生意吧。”不然至于自己忙不完,还要把若gān冶炼矿石的买卖分给河东的工匠来做呢?

  隔了一会儿,他又轻叹道:“西南那位实在是好本事。”

  黑锅费家背了大半,又靠着盐铁的生意把不少人家牢牢地绑在一处:开设新工坊也是要钱的,纯靠工匠自发修建工坊购买炉子和煤炭,怎么在几年之内工坊数量变得这样大?

  赵晗也跟着长叹道:“那些人家原先以为铁器销往西面诸国和东北的部族,获利不小且不犯大忌讳,如此一来想撇清关系都难了。”

  赵之桢点了点头,“明年得多做准备。”

  平南王要起兵,北狄人就算看在了银钱和兵器的份儿上,也会出兵南北呼应。

  众人坐在一起商量了些对策,长史和几位幕僚负责连夜把赵之桢的各项命令传达出去。赵之桢太阳xué隐隐作痛,缓步进了元chūn的院子,就见卧房处还点着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