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元春晋升记_作者:Fahrenheit(227)

2017-09-30 Fahrenheit 红楼

  jiāo上去之后,功劳记在谁身上,赵之桢又不怎么关心。凭借“死守乾清门”这一条他已然受用无穷,无需再画蛇添足。

  却说,他和庆王叔一起,把太子送进宫中,就算功德圆满。正如他所料,圣上此刻也无心留他说话,他出了乾清宫便跑去贵妃处探望。

  贵妃照看圣上累心累身,如今圣上也能理事议政,她也就安心在自己宫中修养。

  离了承乾宫,赵之桢也顺路到亲生母亲淑妃的宫中走了一趟:淑妃如今对这个儿子,又敬又畏,因为儿子“太出息”而带来的惊喜,真是一点都不明显。

  把王府里孙儿孙女挨个儿问了一通,淑妃终于小心翼翼道:“若是得闲……多照应你大哥和十二弟,吴家不能提携也就罢了,只求你别让他们太没颜面……”

  换成以前的赵之桢,估计听了这话还是得生一阵子闷气,可如今“江山在望”,他越发豁达:生母一直单纯天真下去,也没什么不好。

  回府后,他先去瞧瞧小腿受伤的儿子。

  赵晗骑she天赋不成,但不缺果断和勇气……这会儿正拄着拐杖,在自己房里慢慢走路呢。

  赵之桢见状,便劝说道,“为何这样心急?等伤口长得再实一些,走路也不迟。”

  赵晗小脸一下子就红了,“儿子不想一直养在chuáng上……”

  赵之桢瞬间了然,也调侃起了儿子,“原来是不想一瘸一拐地成亲啊。”

  林海和李维两家人一起到王府暂住的那一晚,赵晗的未婚妻特地来瞧了他一回……赵晗显然对这姑娘非常满意,因此一点也不想在成亲时留下半点遗憾。

  看过儿子,赵之桢便进了元chūn的院子,而且这剩下的半天他也不打算再出来了。

  元chūn好不容易熬到大局已定,大大方方地窝在chuáng上坐月子:除了补气补血,她的伤口愈合得也很不如人意,而且为了止疼,太医自然要在药中多加些安神的药材,因此这些日子只要王爷这边没什么要紧事,她就能……安安心心地睡上大半天,横竖府里连赵之桢都不舍得“招惹”她。

  这回也不例外,元chūn打个盹儿的功夫,抬眼便见王爷归来,她把手往腰间一搭,做个道万福的样子,“王爷面带喜色,等我睡醒咱们再说话?”说着,侧耳听了听暖阁里的动静,又“吩咐”道,“那屋里一大一小都等着您呢。”

  “又支使我……”赵之桢忍不住笑道,“我就在暖阁里,不自在记得叫我。”又替元chūn掖了掖被角,“好生歇着。”

  元chūn是饿醒的,再睁眼时都已经掌灯了。真等二人能好好聊天的时候,赵之桢也钻进被窝,躺到她身边。

  赵之桢先问道:“累不累?”

  “咱们说话肯定不累。”元chūn老实道,“前些天纵是歇着,哪里又敢睡实了?如今当然不一样。”

  “是啊,不一样。”赵之桢跟元chūn说心里话都成了习惯,“其实,不知道李靖他们的下落那会儿,我这心里也是七上八下。”

  甭管是文官还是武将,大多数人还是得顺势而为,也就是谁坐上那张龙椅就听谁的。当然,这些人未必没有赚个从龙之功的打算,只不过苦于“投效无门”罢了,而那些真正有机会更进一步的皇子,也不会随便谁来投靠就得接纳。

  因此,这“大多数人”赵之桢并不担心,李靖他们将近两万人的骑兵jīng锐才是他立足的根本。

  军中从将军到队长,都是由他一一提拔,其中还有几位年轻的将军根本就是赵之桢亲兵出身,不仅是他们这些军官,连麾下普通小兵也大多身经百战……不夸张地说,这一万多人几乎各个都是宝贝。

  再加上这些jīng兵随身的数万匹战马——这都是圣上殚jīng竭虑,苦心积攒了大半辈子的心血。可以说,这支jīng锐大军比大齐关内二十万守军的价值更重,意义更大。

  当赵之桢得知这万多人的jīng锐出关追进北狄骑兵,之后下落不明之际,脑子里就是嗡的一声,不过恰逢圣上风寒高热昏迷不醒,他不得不qiáng大jīng神进宫值守,又赶上“东宫之乱”,一整夜里指挥调动,甚至自己也亲自上阵作战,压根没工夫想东想西。

  好不容易尘埃落定,回到府中儿子和爱人又全都成了病号,再加上他坚守整夜疲惫不堪,哪有力气胡思乱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