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元春晋升记_作者:Fahrenheit(27)

2017-09-30 Fahrenheit 红楼

  先不说这二人诡异地默契了一回,荣府里得了管家大权的李纨也没一点大权在握,扬眉吐气的好心qíng,还是贾母听说孙媳妇儿管家并不趁手,亲自开口指了自己身边的老妈妈大丫头帮衬,又让王夫人送来了两个伶俐人,这才勉qiáng支撑了下来。

  不过断了放贷这条路,家里银钱一下子紧了起来,除了王夫人和凤姐儿卧病,贾母也请了太医,开了方子吃药,只是她人老成jīng不肯声张罢了。

  而也正是为了银钱,邢夫人到贾母跟前诉了好几回苦,老祖宗自然也看得出背后有长子的推波助澜,至于二儿子这边怕是也积了诸多不满,孙媳妇凤姐儿也是委屈得不行……贾母暗自琢磨了一回:孙女儿去了王府,好像还很得宠,可王府里王妃的父亲正是左都副御史,只凭这一样,她还没咽气就此分家,再惹出什么是非,两个儿子怕是都不用做官了!

  儿子们不像样倒也罢了,可孙儿们,尤其是宝玉,真是她的心头ròu。

  她合计了一回,既然一个嫌弃对方贪心不足,另一边也觉得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她gān脆叫齐了儿子孙子,又请来宁府的珍哥儿做见证:荣府当然没有分家,但公中的银钱却是分到各自院中,贾赦那边自有邢夫人管着,而贾政这里则都jiāo给了李纨。

  如此一来,兄弟两家完全可以关起门过自己的日子,谁都不必抱怨她这个母亲处事不公了。

  自打丈夫去世,贾母一直存着得过且过的心思,只关起门受用这富贵满眼,子孙满堂之乐,可惜她活一日还得cao一日的心,但愿孙儿们早些成人,挑起大梁吧。

  贾母虽溺爱宝玉,却也知道珠哥儿才最指望得上,而琏哥儿心眼儿活,在庶务上颇有些长处。等儿子们各怀心思地告退,她特地把贾珠贾琏留了下来,仔细嘱咐了一回,“都好生读书。请你们姑父给你们荐个好先生。”

  贾琏和贾珠兄弟俩从祖母的院子出来,这对难兄难弟不免相视苦笑。

  妻子和母亲动用公中银钱放贷,坐收利息……二人知道那会儿都是又惊又怒,这些日子在外面也没少听些冷嘲热讽,祖母让他们闭门读书,倒是遂了二人心愿:避避风头也好。

  却说贾母写给女儿女婿的信刚出家门,贾琏和贾珠眼见着他们的二叔、父亲贾政匆匆赶来,还因为步子匆匆而脑门见汗。

  而贾政带来的消息更让这哥俩jīng神一震:七皇子赵之桢召见。

  ☆、第十二回

  七皇子赵之桢召见自己两个哥哥,元chūn这边当然收到了消息——还是赵之桢先打发了个伶俐的内侍,亲自过来向元chūn禀报的。

  他有心提携爱妾的娘家兄弟,何苦瞒得死紧?这又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儿。

  元chūn一点都不担心亲哥哥贾珠,可堂哥贾琏……却是一言难尽了。

  固然他贪财好色,但为人行事好歹都有底线,并不肯轻易害人xing命,只凭这一点就比大伯贾赦和嫂子王熙凤qiáng了太多。

  也正是因为不害命这一条,将来在办差时真要出了什么岔子,总有个收场的余地。

  不过哥哥们到来之前,她得跟赵之桢jiāo个底不是?

  于是书房里的赵之桢终于等来了“元chūn打发来请他说话”的大丫头抱琴——要不是王爷在外书法待着,元chūn肯定会亲自出面,毕竟是她有求于人呀。

  赵之桢果然应邀前来。

  元chūn把他迎进房里,先亲手奉了茶,才坐到赵之桢对面,老实道,“妾身娘家哥哥为人很好,学问也过得去。”

  柳桓离京之前就推荐过贾珠,此人经历妹妹出嫁,再到亲生母亲已经沦为近日大户人家的饭后谈资,他倒是始终如一,该读书读书,该访友就访友,总之就是一派荣rǔ不惊,单论这份心xing,赵之桢便添了几分欣赏。

  因为有了印象,再听了元chūn这番介绍,赵之桢觉得在恰当之余还很是谦虚。

  而元chūn形容堂兄贾琏,可就不是赞美了,“大伯家的哥哥人有些……”

  赵之桢不过低头,用茶盖儿撇一撇茶末的功夫,再抬头……元chūn就忽然不见了。他再往下看去,就见元chūn坐在地上,一手撑地,一手抚着脚踝,还皱着眉头,“呆……啊,疼。”

  赵之桢赶紧起身,把元chūn扛起来抱到了里间的大~chuáng~上。总管赶忙去请府里的老供奉——嫡长子自打生下来,身骨就一直不怎么样,赵之桢请了位善于调养的致仕老太医在府中坐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