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甭管姑父还是舅舅,都比自家爹娘眼光远且准……其实自家要是少折腾,闷头过日子,纵然有忠顺王看自家十分不顺眼,也不至于抄家夺爵就是。
这也就是嫁给赵之桢,二人还挺投缘,再加上又怀了孕,境遇与前世大相径庭,元chūn这才不怎么做噩梦,否则前世娘家以及自己的命运,实在是总压得她喘不过气。
此时赵之桢忽然一笑,还把元chūn揽在怀里,“你可知道破财免灾?”
元chūn道:“还不如直接捐官呢。”顿了顿,又跟赵之桢说起了心里话,“我娘之前犯了错儿,我担心她急于翻身,反而一错再错。”
真正的结局,元chūn都猜得着:母亲拿了体己银子出来,好事儿落不到她头上,坏事儿却要她顶杠……在元chūn的印象里,舅舅和舅妈可不是什么正直厚道人:小恩小惠他们也不太在乎,但这种足够让一家子“脱胎换骨”的好事儿可绝对不会谦让。
赵之桢耐心十足,“那就拦住她。”
元chūn一愣,“诶?”她没听错吧?赵之桢居然鼓励她cha手娘家事?
赵之桢接着道:“置之不理你可难受?”
“光听我嫂子传话,”元chūn轻抚小腹,“气得我都吃不下饭了。”
“当管则管,”赵之桢用手轻轻覆住元chūn的手背,“你只要位份一直比他们高,自然能理直气壮。”
之后,赵之桢不仅和元chūn一起吃饭,晚上更是继续“留宿”。隔了一天,元chūn才回过味儿来,赵之桢这是意有所指:她的诰封居然下来了,快得让她都有些难以置信。
这里面除了赵之桢在圣上心里位置不凡,更有贵妃特地说项:小七也有心疼的人了,真是好事儿。都三十多的人了,只有一儿一女,给怀孕的侧室提提位份才是人之常qíng,不然小七于子嗣上全不在意,她可就要愁死了。
不过元chūn前世连妃子都做过了,这次得个侧妃,高兴归高兴,只是无论如何都称得上宠rǔ不惊,而荣府却一下子热闹了起来。
王夫人有种扬眉吐气之感,正巧贾敏带着一双儿女也在娘家,黛玉听说,便向宝玉表哥道喜,宝玉却又莫名忧伤起来——他只觉得姐姐得了晋封,似乎离他越来越远,想见上一面都成了奢望。
不过宝玉复杂的心qíng,影响不了荣府为元chūn庆贺,特地在府中开了宴,宁府贾珍与贾蓉父子自然也和女眷一起到来:不得不承认,贾珍作死的本事远在贾赦贾政父子之上;可为人处事做官敛财的能耐也一样,那兄弟俩不能望其项背。
至少贾珍还提醒贾政贾珠父子,“与其跟那位亲近,”他比了一根手指出来,“不如多照顾大姑娘。”
贾政听得一头雾水,贾珠却暗自叹气,风声连宁府的珍大哥哥都听说了,足见不大对劲儿了。
不过贾珠也没来得及再让妻子去王府,赵之桢已经前往京郊大营,而且还要直接奔赴北疆……父亲离京,王府大姑娘听说王家正和大伯“亲近”,便心生一计,想要大大打压一番贾侧妃的气焰……不过她吃过亏,好歹学得乖了些,知道出手前跟母亲商量一下。
刘娡听了女儿的主意,也欣慰地笑了,“知道你心疼母亲。不过你大伯和你父王是亲兄弟,这事儿你揪出来,倒显得你多事。”
大姑娘有些失望,“您说怎么办?”
刘娡道:“她再风光也是侧妃,只要我坐得稳,她就什么也做不成。”姣好的容貌配上这股子自信,实在让人挪不开眼,只是她说完便话锋一转,“倒是你,该多和你哥哥亲近。”
大姑娘垂头不语。
刘娡拿心爱的女儿也没什么办法,“罢了,他总是你哥哥,想亏待你也没什么机会,除非他不要名声了。”
而书房里的赵晗此时正捏着张薄薄的笺纸,上门更是只有两个字,“有变”。南边那位殿下知道赵之桢带兵离开京城,果然就有了动静。
却说赵之桢不在府中,却给儿子留了得用的心腹,南边的消息也如他在京时一样,总能及时地送入府中。
赵晗放下笺纸,轻声吩咐道,“看住王妃。侧妃那里也要留心。”
☆、第二十回
赵晗看着一派沉着淡定,其实心里也在打鼓:他要看住继母和妹妹,稍不小心,哪怕是手段欠缺些火候,没准儿还得落个不孝不悌的名声:即使他是嫡长子,有父王百般爱护,将来也没什么前程可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