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贾珠,他可是在内书房里等了妻子良久。
从妻子的转述之中,他听出了妹妹的回护之意,于是由衷道:“妹妹向来贴心。”顿了顿,又嘱咐道,“下回再去王府,你照实说就好。”
李纨一愣,“忠顺王说大爷你文章欠些火候,想中进士还得数年苦功……这话也照实说吗?”小姑子听了这话怎能无动于衷?大爷本就偏疼这个妹妹,平时也不是爱给家人添麻烦的xing子啊!
贾珠叹道:“她都说要跟王爷提一句,咱们如今想拦不也晚了?再说这事儿瞒不住人,若是从王爷那边听到来龙去脉反而不美。”
李纨还没来得及答话,身边伺候的大丫头便进来禀报,“王府打发人来,让大爷,琏二爷和宁府的蓉哥儿得空到王府坐坐。”
贾珠与李纨二人对视一眼,还是贾珠感慨道:“妹妹也太心急了。”
他这时又哪里知道这是赵之桢的主意?只是见着王爷听了一番分说,这事儿也着实是喜忧参半。
作者有话要说:总是凌晨更新实在扛不住了,必须调整作息了~~睡个好觉,开补欠账。
☆、第39章
不过那些都是后话,贾珠听完丫头的禀报,便把王府过来传话的人叫到跟前——果然是熟人,来的正是妹妹陪房李大的儿子。
李家夫妻两个,男人如今管着元chūn的两个铺面,女人则在王府做管事。从原先的庄头,一跃成为两个大铺面的掌柜,女人也在王府里站稳了位子,这夫妻俩又是知道感恩的xing子,因此对元chūn十分忠心。
夫妻俩一共两子一女,长子读书,次子跟着父亲,女儿则在元chūn院子里做二等丫头。
这回过来传话的正是二儿子,是个透着股gān练和jīng明劲儿的少年。
贾珠心里赞了下妹妹的眼光,听他又重复了一回:“王爷请珠大爷、琏二爷并宁府蓉哥儿到王府坐坐。”
贾珠点了点头,问了些这少年的家里qíng况,又给足了赏钱,才让他回去复命。
至于传话的活儿,贾珠打算亲自去办。
本该抱老婆的时候,贾琏在内书房迎来了堂哥贾珠。可听完堂哥给他带来的消息,他觉得耽误“*一度”也十分值得!
捐出来的散官和实缺该选哪个那还用说?明知若是让王爷看中,也只会是在北方任职,但北方战事数年不停歇,他既能积攒功勋,还能捞取钱财不是?
这个帐,贾琏算得很清,不过堂哥这边的打算,他也有心问上几句,“等化了冰,便要回金陵赶考?”
贾珠应道:“自然。”
贾琏也提醒道:“忠顺王可是语气不善。”为此二叔可是头疼得睡不好觉,有心找女儿帮他出口气,却总是抹不开面子,不过婶娘今儿去探望妹妹,准是告成了状。
贾珠笑了笑,“那还能真不去考了?”
被个权贵——忠顺王如今还不算京里第一等的权贵人家,一句话就吓住了,gān脆也别科举做官了,躲家里别出门得了。
眼见堂兄这副心里有数的样子,贾琏也不再多说,只是问起宁府的蓉哥儿,“妹妹怎么想起他了?”
贾珍想为妹妹谋划扶正,又不是什么秘密。说来惭愧,扶正一事竟是宁府抢在了前面,不过贾琏纵有想法,他也承认实在是有心无力。
妹妹的主意贾珠还是能猜到个□□分,当下也不便多说,只道,“不提携咱们几个又能提携谁呢。”
贾琏一想,可不也苦笑了一回:两府里老的老,小的小,真正得用的不过一掌之数。
至于贾珍听到七皇子居然要看看他的儿子贾蓉,暗中自然是十分得意:他靠着太子,而儿子搭上七皇子这条路……门路可没人会嫌多!
在他眼里,做官政绩都在其次,最重要的还是人脉。老子从文,儿子从武,若能成事宁府重复荣光,好像指日可待了!
贾珍在书房里大笑三声之后,才叫来儿子,严厉嘱咐他到了王府别乱说话,王爷有吩咐就先应下。若是官职太小,回府再商量,也不要当场露出不满来。
贾蓉垂头领训,心头却是一片火热:没了父亲压制,哪怕在外吃点苦头他都认了,更何况是投靠一位手掌实权的皇子。将来建功立业,加官进爵,也有宁府上下仰他鼻息的一天!
只是他这份乐于离家的心qíng暂时还只能埋在心里,可走路的步子还是轻了几分。回到后宅,新婚妻子秦可卿便迎了上来,打量了贾蓉一番,竟是未语先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