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探花_作者:水心清湄(35)

2017-09-03 水心清湄

  “谢谢林姑父。”李衍连忙拜谢。

  林如海温和的一笑,道:“素知守中清明,你不怪我没有直接上奏折为李兄求qíng就好了。”

  李衍艰难的一笑,道:“父亲虽然清明,但是身份终究不值一提。陷入如此大案,能保住自身已经是莫大的福气,小子安敢祈求其他?”

  林如海一听,对李衍多看几眼。

  “你到看得开。”

  李衍低声道:“早在事qíng开始,小子就没奢望父亲全身而退,就父亲xing子而言,也许因为此事退出仕途,未尝不是一桩幸事。”

  林如海奇怪的看着他,问道:“你难道不知,你父亲没了官,你的仕途会更艰难?又或者因为此事,你怕了这官途?”

  李衍当然知道自己的仕途岌岌可危,可是这有什么办法?

  “回林姑父,小子年纪轻,等得起,也熬得起。不求官途,但求功名,也不辜负父亲和师父的期望。”李衍说得似真似假。

  林如海顿时大笑,懂取舍,能忍重诺,绝对是一个可以相jiāo的人物。尤其此人还只一个十岁的孩子,林如海觉得以后的事qíng根本说不准。

  于是,林如海打开一份文件,递给了李衍。

  李衍不明所以,林如海道:“看看吧。”

  李衍点点头,接过来打开一看,心中震惊无比。

  不知过了多久,李衍合上了文件。

  林如海见李衍不说话,道:“可明白了?”

  李衍垂下眼帘,这甘省的水真深。

  林如海低下头,沾了墨开始拟定奏折。李衍手中拿着那份文件,心中开始梳理这其中的关系。

  林如海写完了奏折,招呼李衍过去。

  李衍也不推辞,过去扫看这份奏折,却在奏折的落笔处怔了好一会儿。

  落笔处盖着一印,不是林如海的私印,而是兰台寺大夫的印章。

  林如海虽为巡盐御史,却也兼着兰台寺大夫之职位,兰台寺在朝是主管纠察、弹劾官吏的御史府,所以兰台寺大夫也是职掌纠察弹劾的御史大夫。这些御使大夫品级不高,但是连宰辅也不敢轻易小看。一是他们难缠,二是不畏qiáng权,甚至有唯恐天下不乱的架势,追求那青史留名。三是,他们消息灵通。在这个职位上,不是清正之人,就是深受皇宠之人。

  朝廷政治清明,兰台寺的奏折是直达御案,想让人忽视都不行。林如海这份奏折,根本是将甘省牵扯的官员全部弹劾了,李衍的父亲李守中也在里面。

  这份奏折一旦上达天听,也就是说,这事qíng又闹大了一步。

  李衍沉吟了一会儿,欢喜的拜道:“谢林姑父大恩,李衍永远铭记。”

  林如海心中一叹,真是聪明又敏锐的小子。

  这些人,牵扯了无数派系,被他这么一参奏,都逃不过。圣上仁慈,这最后的结果,只要不是大罪,必然会高高抬起,轻轻落下。

  相对应的,李廉也不至于丢了官。

  李衍心中欢喜的同时,又学到了一招。

  救人,并不一定要求qíng,反着抓住人不放,往往能够达到最大的效果。

  “林姑父,皇上会不会对您……”李衍又担心起林如海来。

  林如海笑道:“身处重位都是如履薄冰,与朝中各派系的关系好了就容易失去圣心,反之不好,甚至结了小怨,皇上会更加放心。衍哥儿不必担忧,事qíng注定闹不大,也不是什么大怨,无碍。”

  李衍缓缓点头,面上虽然听从,但是他的思绪就不免飘到了未来。

  林如海因为身处重位,为了让皇上放心,便和朝堂各派系结怨,以致于死后林黛玉真的陷入无亲无故、无依无靠的尴尬之境。

  也许,那时候的林如海也没想到会是那样一个结局。

  林如海这样做没错,正如他所说,他结得只是小怨,待他卸任这重位回到京城,自然可以与同僚们修复关系。可是,他早逝了,一切都没来得及。

  李衍不知道该如何劝,因为现在林如海一家极其安好,若他危言耸听,只怕都会闹了个不是。

  金陵遇袭

  虽然林如海出手,李衍也需要去甘省探望父亲。

  事qíng一旦被闹大,李衍知道父亲会多受几日牢狱之灾。

  天一亮,李衍就带着林如海给的帖子准备继续上甘省。

  李小山被李衍提前打发到甘省,所以,李衍这一次是一个人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