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儿家,没出阁的时候靠的就是父亲,兄弟。不是你长相漂亮,品行端庄就行的。父亲没了,兄弟那样。说亲的时候,男方随意打听一下,估计连姑娘啥样都不会让家人去相看了。
就是薛家有钱,可以陪嫁多些,但姑娘陪嫁那基本上是有定数的,比如贾府将来这三个,一人少则一万,多则两万。宝钗还是嫡出再加一点,三万银子就算很不错了,以后兄长还要娶嫂子,总不能把薛家一半家底带过去。
再高一点人家不说,就以贾府这样的人家说,三万银子算个啥,荣国府只是每年给府里众人发月钱都得一万两。(这个数据是红文家考据出来的,真实xing不知。)一句话说完,京城里头寻门亲事,不是凭家里有钱,姑娘长的好就行的,必须得娘家靠的上。官宦人家想结亲,第一件看中的就是能否在官场上有个帮衬。比如贾珠的正妻李纨,绝不能算是有钱人家,至少家底跟薛家还不能比。但是她父亲是国子监祭酒,对于贾珠高中很有助益,这个就非常实惠了。
就是薛家有贾家,王家两门亲戚,这到底是亲戚,跟湘云的qíng况又不相同了。湘云是孤儿不错,但她跟着叔叔,叔叔也姓史,她不属于外姓人,侄女可以算到亲闺女之列,但外甥就怎么也不能算是一家人了。
也可以看宝钗去选秀,也就能知道,薛家人对于宝钗的婚事是一直抱有高攀的想法,有两门好亲戚,只是在同等皇商人家里头挑夫婿,宝钗非常抢手。当然考虑到薛家以前,还有薛姨妈的出身,选这样的女婿也是有点亏。
别人家的女儿如何嫁,贾母也不想很想cao心,只是宝钗现在有选秀的想法了。贾母就得抱着也许她真能入选,如愿以偿的打算。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万一宝钗真的入选善赞,然后受到太子宠幸,以后太子登基,她也许真成贵人也说不定。对于这样有可能的潜力股,贾母肯定不会主动得罪。
第15章 私议
说话的时候,贾母又对着宝钗一通夸,做为围观群众的湘云听得却多少有点纳闷。书里贾母是挺喜欢宝钗不错,还出钱给宝钗做过生日,但那种喜欢更浮于表面,在贾母心中,别说黛玉这个亲外孙女,估摸着就是自己也比宝钗有地位。
怎么突然间贾母就这么喜欢宝钗了呢,难道因为黛玉这样的qíng况,宝黛没有希望所以老太太也支持金玉姻缘了?不过记得后来,薛宝琴来了之后,贾母可能看中薛宝琴了,当然后来她早早订了亲就不说了。但从此也看的出来,贾母从来就没想过宝钗嫁宝玉,薛宝琴倒是有后来者居上的架式。
心里纳闷湘云当然不会跟任何人说,这种众人聊天的场合,湘云更觉得自己像背景。贾敏带着黛玉来了之后,贾母的重心明显转移了,别说自己,就连亲孙女三chūn也都成了背景人物了,湘云无所谓这样的待遇,她一直觉得贾家生活比史家好多了。
众人说了一会闲话,又有凤姐逗乐,气氛确实好的很。不得不说,凤姐哄老太太这一手,那绝对超一流,就是宝玉都是绝对比不上。
贾母笑着道:“姨太太和姐儿,哥儿今天才来,我就拉着在这里说了半车话,倒是扰了姨太太的休息。”
薛姨妈笑着道:“老太太说的哪里话,多年不见老太太,我们高兴还不来及,倒是没注意钟点误了老太太休息。”
说话间薛姨妈己经起身,王夫人也跟着起身,时间确实不早了,难得老太太高兴,听她一直夸宝钗,看样子是真心喜欢的,王夫人心里也十分高兴。
贾母也是觉得时间不早了,又吩咐凤姐:“好好送姨太太和宝姑娘回去,她们刚来,东西难免不齐全,看着缺什么了只管去置办了。”
“是。”凤姐笑着答应。
贾母亲自送薛姨妈,宝钗到门口,又嘱咐丫头媳妇跟好,这才转身回去。看三chūn及湘云都在,便笑着道:“你们明天都要上学,也早点休息吧。”
“是。”几人应着。
贾母又吩咐丫头婆子跟好,李纨也辞了贾母,先把三chūn以及湘云安置睡下了,这才回到自己屋里安置。
凤姐、王夫人却是跟着先薛姨妈,宝钗去了东北所,薛家上京带来的东西己经收拾齐全。薛蟠也从贾政那里吃了饭回来,一时间见了王夫人,凤姐连忙上前见礼,就是见凤姐也没回避。一时间坐下说起话来,王夫人不由的仔细问问薛蟠,对于这个外甥王夫人还没见过,唯一知道的就是他上京前打死人了。结果这一问不得了,别说王夫人,就连凤姐都听得有些无语,凤姐知道的还多些,只能说“呆霸王”三个字还真合适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