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皇上的恩典。”
“微臣不会忘了皇上的提点。”
“谢皇阿玛,永琪一定不负所托。”
永琪、福尔康兄弟立即磕头谢恩,心下生出一腔豪qíng。仿佛已经看到自己抓住假格格,皇上笑着给自己封赏了。乾隆在他们离去时提醒道:“出去不要再说什么假格格了。昨天在福缘楼打人板子的,是后宫的格格,和嘉格格。明白了吗?”
永琪三人点头答应着告退,太后目送着永琪的背影,担心道:“皇上真把这事jiāo给永琪了?我们可还不知道,那假格格的来历啊?”
“皇额娘放心,朕会让侍卫跟着他们的。”乾隆解释道。太后不知道的是,乾隆此刻还在回想多隆皓祥的陈诉,对他们口中的假格格很是感兴趣。觉得这样的女子,比他后宫的嫔妃可有胆识多了。若不是这段时间发生的事qíng太多,他都想自己出宫调查了。
乾隆想着多隆嘴里说的那句,“你们其中有人身为贝子、有人是亲王的儿子、更有宗人府为官者的公子,你们深受皇恩却不思进取,无故扰民,难道这就是你们报效朝廷的功绩吗?”看看,那假格格说话多么掷地有声?让人不惭愧都不行。
还有那句,“皇阿玛每日寅时便起身听政,为了天下的百姓鞠躬尽瘁。”可见,这女子是多么了解他,多么了解一个皇帝的辛酸和无奈啊?可以说,她比整个后宫的女人,都了解他这个皇上,了解他这个皇上的不易和艰难。
对了,更有皓祥说的,“紫禁城里多少的公主,明知道自己的结局,仍是毅然远嫁他乡。我们为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了大清,为了天下的百姓。这就是身为公主的责任。”瞧,她是多么大义凛然?她说出了所有公主不敢说的话。她的言行比公主更威仪,后宫里哪个格格能与其攀比?
当然,这些想法,乾隆是不敢当着太后的面说的。只是,他心道,借机让永琪查着也好,等有了线索,再由他接手不迟。
令妃的剖白
“什么?有这样的事?”令妃扯着帕子,垂着头眼光飞快的游移着,半晌才抬起娇颜,微微蹙着眉道:“这么说,皇上把事定成和嘉做的了?哎!尔康,你怎么不早告诉本宫?”
令妃瞥向一旁襁褓中的女儿和恪,又望了望在院子里淘气的和静,深深叹了口气。令妃心道,她的两个女儿都太小了,若是她有和嘉这般大的女儿,遇到今天这样的事,一定会立即向皇上进言,让自己的女儿去给皇室解围。
虽说,不知qíng的看来,后宫的格格出了紫禁城,在大庭广众之下训斥奴才,有些不成体统。但是,架不住她说得有理,说得有魄力啊!这个假格格不仅教训了惹祸的宗室子弟,更是提升了皇家在百信心中的威望啊!
想想,被打的纨绔少爷,都是平日在顺天府里为非作歹的,假格格那么一闹,给多少百姓出了气啊?听听,假格格的那些话,哪句不是讨好了皇上,讨好了整个大清皇室的?
而且,尔康话里的意思,很明显的表示百姓都称颂着格格的义举。令妃知道,肯定有御史会弹劾,说格格行为不检点,有失女儿家的闺誉。可是,这么上书的一定是个汉臣,只有汉人才那么在乎女儿家抛头露面。实则,满人的格格哪里管这些小家子气的事儿?只要没有私相授受,就是和男子一桌上吃饭,也没人会拿这当事说。
令妃是从包衣奴才,爬上龙chuáng的。每日里多想,细思,献殷勤,如今才能爬上妃位。虽说,位分是不比皇后,但她知道自己在皇上心中地位,可是乌拉那拉氏那个女人远远不及的。
令妃咬着嘴唇恨道,按她在皇上心目中的位置,早该把乌拉那拉氏扯下皇后的宝座,自己名正言顺的一统后宫了。可为什么她不能进位呢?还不是她的身份带累的?令妃晓得自己为人圆滑,后宫里人人都说自己好,但奴才说的话,别人能重视几分呢?最重要是太后、皇上、大臣们知道她的贤惠啊!
但昨日,若是她的女儿在福缘楼说出这番话。别说是太后皇上,就是宗室大臣们,也难有不夸赞的。何况,要是散出消息,让那些百姓知道是自己教养出了这么个格格,恐怕今后的民心都会向着自己了。百姓不知道后宫的事,只要再说些皇后不贤,欺负打压自己的话,两相一比较,只怕整个京城的百姓都会说皇后的闲话。
那文武百官会不焦急吗?宗室会不上心吗?太后皇上难道会眼睁睁的看着百姓离心么?到时候,皇后只怕是废定了。无况,她一直不得皇上的喜欢,谁会去保她?就算是太后,也不可违逆民心啊!这么一来,必要重新选后,虽然自己的地位不够,但她背后是民心所向啊?何况,皇上对她那么看重,哪有不帮着说项的?说不定,皇上还会为了让自己晋身,给她全家抬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