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众人哑口无言。
“历代先祖都说,如今天下满汉一家亲。这不是光嘴上说说,做事也必须言行一致。”乾隆拍了拍胸膛,挥手道:“朕是什么?朕是皇上。朕的所作所为,就是天下的表率。朕刚发旨意说,她是朕的救命恩人。下一刻,听到谣言,就抓人下狱。这般出尔反尔,还配为君王,配掌管这大清江山吗?”
“臣等有罪!”
乾隆凝视着众多口口声声自己有罪的大臣,扬言道:“你们给朕听着。只要朕一日为天下之主,坐在这皇位之上。只要百姓仍喊朕一声皇上,不管是满人,汉人,只要是大清的子民,朕都会一视同仁。别说,今日谣言中的是朕的恩人,就是普通的汉人百姓,朕也会查清事实,再行定夺。”
乾隆拍着龙椅道:“朕不会因谣言怠慢恩人,更不会关押她。若非如此,岂不是伤了她的拳拳之心?不说恩人,就是有一天,传出对你们不利的流言,难道朕就偏听偏信了?查都不查,就把你们压监下狱吗?就算之后,证实你们是清白的,但你们会怎么想朕呢?会不会觉得自己日日为朕分忧,朕却不信你们?即便,你们不恨朕,可难道不会有一点的伤感和心酸么?”
“皇上所言甚是,是臣等顾虑不周。臣一时qíng急,没皇上想得透彻,确同皇上说的那般,行事有失偏颇。请皇上息怒!”纪晓岚磕头道。
纪晓岚是汉臣,又是跟着乾隆南巡之人,方才自是没有参与进谏之事。他此刻这么说,不过是给他人做个下水的筏子。果不其然,众人听纪晓岚出头,纷纷紧跟其后,口中说着请皇上降罪,请皇上息怒的话。
乾隆不置可否的瞅着众臣,命尔等起身。随即又道:“前些天,有大人上奏折问朕,为什么仅仅因为一个汉女救了朕,朕就要免除大清三年的税赋?此人说,朕是罔顾天下社稷。”
“错!”乾隆瞪视着众人,喝道:“难道,朕在你们心里,就是罔顾社稷的君王吗?朕为什么免除大清三年的税赋?因为,反贼的刺杀,让朕明白,某些汉人还把朝廷当作鞑子,当作蛮人。朕要做的是,让天下的汉人百姓,都站到朕一边来。乱党不是想反清复明吗?若是百姓都站在朕这一方,他们如此行事,还有什么意义?”
乾隆看着大臣们若有所思的脸,续道:“朕下旨,免除税赋,不仅是答谢恩人。还要天下百姓知道,朕是个感恩之人。朕此举是借恩人来施恩于天下的汉人。朕要告诉百姓的是,朕虽是满人,但只要心向着朕,向着朝廷,朕就会赏赐,就会布下恩泽。朕不是满人的皇帝,而是天下人的皇帝!”
“吾皇圣明!”众人单膝跪地,叩首道。
“嗯。”乾隆满意的看着面前跪倒磕头的众臣,颔首道:“你们放心,朕那恩人的身世,朕是知道的,也已派人去查证了。你们该明白,朕不会鲁莽行事。朕反而觉得这次的谣言来的突然,昨日还未有听闻,一夜之间竟传遍了京师,各位爱卿,难道不觉得可疑吗?”
正在众臣面面相觑之时,小林子疾步入内跪奏道:“午门处总管侍卫求见。”
“宣。”
侍卫总管跨步而入,打了个千秋,跪地禀报道:“启禀皇上,有众多百姓聚集在午门处,长跪不起,想要讨个说法。”
乾隆还在沉吟,大臣们却憋不住了,询问道:“什么说法?他们聚集在午门外,难道想造反不成?”
侍卫总管回禀道:“那些百姓说,他们不信救了皇上的汉女是反贼,盼皇上明察秋毫。”
“混帐!他们这是想gān什么?他们……”
“住口!”乾隆冲怒骂之人喝道:“诸位大人不要忘了,如今正在上朝,你们面对的是朕,难道要朕治你个失仪rǔ君之罪吗?”
“臣不敢,请皇上恕罪!”
乾隆不看跪倒请罪之人,只是命吴书来呈上绫锦绸缎,在众目睽睽之下,挥毫一蹴而成的写下圣旨,并盖上玉玺。乾隆侧目挥手,示意一旁托着旨意的太监上前,冲跪于御案前的统领侍卫说道:“这是太后昨晚发的懿旨。现在,朕命你带着太后、和朕如今写下的两道旨意,偕同太监旦峰,一起去午门处宣旨。”
“臣遵旨!”侍卫总管叩首起身,恭敬的接过吴书来递上的圣旨,与宣旨太监旦峰,一同出了乾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