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衣对君儿也是欢喜的很,处处护着她,让着她,生怕君儿受一点委屈,倒真是少见的。自己那日无意撞见他两人倒在地上,子衣抱着女儿,女儿竟然就这么依偎在他怀里,两人咕咕唧唧地说着qíng话,待看到自己,两人忙从地上起来,俱都红了脸,却见子衣满脸的细牙印和唇印。这两个年轻人啊,都已经到了这个地步,还不想谈婚论嫁么?
李世民已批准了子衣的方案,在丽正书院开设经书、礼乐棋画、数术、律法、历史、she御等必修课,以及卜卦、天象、地理水利、制造、医药、商贾、农事等选修课程,至于武馆,则是cao练为主,文修为辅,由天策府派大将直接指导训练,并且一入武馆,待遇等同士兵,每月发军饷。
李世民又调用了手下的资源,在河南、山东等自己的势力范围张贴告示,大肆宣传丽正书院,将里面的文武老师都chuī得天上有地上无,很快名声传扬开来,洛阳城内已经聚集的才子自不必说,已是争先恐后的报名,连外地稍有点头脑的,都连夜赶着往洛阳来。各地被镇压打败的反军士兵,见告示上说一入丽正书院,则可免去从前军籍反叛之罪,还可每月发军饷,有相信的便也偷偷往洛阳赶去。一时间,民间一些地区甚至流传着“一入丽正门,可成天子臣”的说法。
洛阳令尹早早为子衣找好了书院馆舍,调集了好些公吏供子衣使用差遣,仍旧忙不过来,是以子衣连府都回不了,只累得jīng疲力竭,遂请长孙郦帮自己招募一个书记官。
子衣忙完一堆文案,稍稍歇了口气,见长孙郦带了个人来,说是刚刚招到的绝好的书记官,不仅文笔极好,而且博闻qiáng记,通晓诸子百家,熟悉古今历史,赶忙推荐过来。子衣大喜,有这样的人才,自己当可省力不少。长孙郦介绍说,这人名为伊然,倒是儒雅的很。子衣看了一眼,见这人对自己低着头恭身行礼,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看不清相貌,只见似是面色较黑,子衣也不多言语计较,只疲倦地一笑道:“伊先生不必客气,日后还要烦劳先生……”
“终于招到书记了!好了,你快跟我去吧,今日是吉日,剩下的文书就由阿郦jiāo给你的书记罢。”长孙瑜从外面进来,一把拽了子衣,一面抬脚向外走,一面接着悄声道,“我差点都忘了,说什么我们也该去烧香求签,找个日子开张我们的新酒楼了,一定要赶在丽正书院开学前,只一个丽正酒楼供应不了这么多人,日后那些书生吃饭我们的酒楼就也有得赚了。”
子衣那日果然只花了十两纹银就得到了新酒楼的地契。事后长孙兄弟和子衣、尚婉清一起碰了头,仔细商议了酒楼事宜,准备择日开张。只那日尚婉清不多言语,大多时候静静地看着子衣,似是心qíng复杂。
子衣上了马,道:“瑜兄,我们去哪里求签?”
长孙瑜笑道:“自然是白马寺。哪里的签都没有那里灵验的,何况,那里还有个得道的高僧――人称长生大师,有他在一日,这白马寺的香火就绝对鼎盛。”
洛阳白马寺,中国第一古刹,位于洛阳城东二十多里处,北依邙山,南望洛水,殿阁峥嵘,宝塔高耸,钟声常鸣,呈现出佛门静土特有的清幽、肃穆和神圣气象。当年东汉明帝遣使赴西域拜求佛法,天竺高僧摄摩腾、竺法兰应汉使之请,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翌年,明帝昭命于雍门外兴建寺院,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命名为白马寺。白马寺建成后,摄摩腾、竺法兰二高僧在其内,译出中土第一部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从此,**东转,佛像生辉。白马寺逐渐成成为中国佛教活动中心,并吸引日本、朝鲜、越南等地僧人来拜佛求法,北魏时,有三千多西域僧人来洛阳进行佛学jiāo流。
两人来到寺门前,只见一匹石雕马立于山门前,旁有一碑文,记载着佛教第一次进入中土的历史和白马寺的由来。子衣是第一次来白马寺,随着长孙瑜入了庙内,恭恭敬敬地上了香,叩了头,才至一偏殿,有一老僧入定般端坐于蒲团上,身旁一物,被布蒙着,不知是什么东西。长孙瑜说明来意,那老僧方缓缓睁开眼睛,将布撤去,子衣这才看清,那是一个鸟笼,里面是一只鹦鹉。子衣这才明白,原来是“叼签”,外婆年轻的时候,那些算命的人,都是手提一只鸟笼,里面有一只鹦鹉,用布蒙着,求签的时候,将鸟笼打开,鹦鹉蹦蹦跳跳出来,从签筒里叼出一根签来,算命的就根据这签来测算,外婆说,他们那个年代的算命先生,都是极准的,不象到了21世纪,满地都是算命的,却没有一个提笼子了,更是满嘴胡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