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代的送礼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大家族的宗妇们往往要耗费很多心血在这门学问上。
不过,宫倾是要嫁入宫里当皇后的,皇后送礼不叫送,叫赏,谁敢对她赏的礼物有意见?再说,碰上了年节时的送礼,内宫还有司礼局,外宫还有礼部,他们可以提出方案供皇后娘娘参详。因此,宫倾不觉得自己需要多花费心血在送礼这门学问上。于是,连带着苹果几人都没有好好研究过这个。
宫倾让苹果备一份重礼,苹果想着宫倾送给苏云芷的那匣子宝贝,备的就真是一份“重”礼。
苹果还把她以前的经验拿出来用了。她以前最大的经验是什么?是研究了皇室迎娶宫倾时的聘礼礼单以及宫倾嫁入皇宫时的嫁妆单子。为了显出宫倾对苏家的重视,苹果可谓是使出了浑身的解数。
于是,当苏氏和儿媳妇们研究礼单的时候,她们都快被吓坏了。
苏氏惊恐地说:“我原以为皇后娘娘只是按例赏了一些寻常的内造之物给我,可我瞧着这份礼单……怎么、怎么那么像是一份不完整的聘礼礼单呢?你们说,皇后娘娘这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大儿媳妇摇了摇头。
小儿媳妇也跟着摇了摇头。
即使她们心中有了什么想法,也不敢就这么直白地说出来啊!
苏氏只觉得自己的脑袋都疼了:“我记得皇后本家还有一位兄长未曾婚配,莫非娘娘这是瞧上咱家的九娘了。她这也许是在试探我们,想要告诉我们,她有心要把九娘指婚给宫家的那位郎君?”
如果她舍不得把小女儿嫁去宫家,那皇后在宫里会不会给她的大女儿小鞋穿啊?
第22章
苏云芷在佛经里弄的暗号只有苏家人才能看得懂。她身在后宫中,虽然能够准确地把握住乾庆帝的各种心理,但能做的事qíng到底有限。即使她计谋百出,很多事qíng也需要宫外的苏家人帮她去完成。
在这个时代,让父辈兄长去听一个女孩的指挥,这其实是一件非常不可思议的事qíng。
不过,苏云芷显然已经凭着她一贯的表现得到了家人的信任。
聪明的人总是能凭着自己的才智获得话语权。
当然,有鉴于苏云芷的年纪还不算大,她有时候会非常机智地借助苏贵太妃的面子。在苏家,苏贵太妃是一个……已经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存在了。她自小伶俐,做姑娘时,就喜欢穿着男装去上家学,曾把同辈的男孩们都折磨得不要不要的。苏父身为她的弟弟,就曾经被迫承受过她的“恐怖”。
即使苏贵太妃已经入宫多年了,但苏家依然流传着关于她的种种传说。
破解了佛经中的暗号,苏父带着两儿子在书房中开了个会。
苏父道:“你们姑姑的意思是,这次chūn闱,咱们苏家可以适当地掺一脚。”苏云芷这次行事自然又借用了苏贵太妃的名头。反正苏贵太妃早就知道了她的小心机,趁机从她这里拿走了不少好茶叶。
因为各方势力的平衡,chūn闱的主考官要么是陈阁老,要么是曹阁老,总之肯定是他们中的一个。
这两位阁老的身份相当有意思。
陈阁老出生于世家,却是个庶子,年少时曾在嫡母手里吃尽了苦头。他生母是商家女,早早就死了。待到父亲过世,陈阁老就被嫡母赶出了家门,自那以后,他都在舅家讨生活。他是偏向寒门的。
曹阁老呢,他是寒门出生,他祖父年轻时还是寻常百姓,直到他父亲考中了进士、授了官,他们家才开始改换门面。曹阁老的父亲不擅长做官,却养了一个好儿子。曹阁老年少时就有才名,在他七岁时,他父亲想方设法让他拜了建江三贤之一的宫德为师。宫德也就是宫倾的叔祖父,是宫家的人。
因着这份师徒关系,曹阁老享了世家带给他的种种好处,现在自然也为世家的利益发声。
有时候,一些人在私底下故意说得很难听,他们把曹阁老称之为宫家的一条狗。
但是,政治这种东西吧,很多时候往往都不能看表面。搞政治的人的心思啊,哪一个不多转几个弯弯呢?苏云芷有个非常简单粗bào的判定方法,那就是,别看这些政治家在明面上做了什么事qíng,而是要看他们在做了这些事qíng后,最后是哪一派得到了最大的益处,由此来判断他们真实的站队qíng况。
苏家是世家。但苏家守在祖籍的那一支不仅仅是在守祭田,他们还开设了一个学院,用于教书育人。这其中自然也有寒门子弟在求学。苏家的人最擅长明哲保身,也擅长投资。虽然说一些大世家往往看不上像苏家这样的三流小世家,但是王朝更迭,世家jiāo替,苏家稳稳当当地也传承好些代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