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不希望自己就这么没了后,以后便宜那些兄弟的子孙。他希望太子能够生下一个孩子,知道自己的女儿什么xing子,他甚至都说出了无论男女都可以做太孙这样的话。太子虽然没有明着反对,但也在无声的抗议着。
她不希望自己生孩子,不希望自己变成生子工具。而且要是她真的生了孩子,谁知道她的父皇会不会直接留下孙子,对她这个女儿不管不顾呢?她的叔伯大多损落在当年的夺嫡之中,先皇的七个年岁较大的儿子中,只有她的父皇活下来了。其他的年岁必填大不了多少叔叔当时尚未长成,现在也被她的父皇压制着。谁知道,她会不会是下一个呢?
在一次例行的召见后,太子跪在地上请父皇三思,皇帝感叹女大不由己,心里却有些不舒服。父女两之间的裂痕初现,这时内侍带来一个好消息,后宫中的芳贵人有孕了。内心震惊的太子依然平静的说出祝福的话语,皇帝摆摆手叫她起身之后就去看自己的老来子了。哪怕不知是男是女,在太子开始不听话的时候,这个孩子就是一种安慰。
而太子心中的警钟大作,她心慌意乱的走入东宫,在书房内枯坐一夜。等到她出门上朝时,看到了在门口陪伴了她一晚的太子妃,心中忽然有了一丝暖意。
没想到写了十万字才有了这么一个小苗头,抱着手机看了快两个小时的林田从chuáng上爬下来,准备洗簌之后再看。
☆、69.危机
后宫内的消息自然是没这么快就能传到朝堂的,在早朝的时候,朝堂还在为如何解决南方的水患而争吵不休。这么大个国家,哪儿能没些灾难呢。救灾这样的工作,向来是吃力不讨好的工作。有油水不假,但盯着你的人很多,每次救灾的主事,稍有不慎,就会收到一堆弹劾。
面对越演越烈的水患,受灾的面积不断扩大,灾民难民在不断向北涌入或者说在向京师涌入。皇帝也开始发愁去安抚灾民的人选,这个时候,什么话都不说的太子,就映入了他的眼帘。父女间有了不愉快,皇帝没有安抚他人的心思,他只想把这个女儿先打发的远一点。而且他还是有些害怕这个女儿会对没出生的弟弟下手,救灾的工作至少要持续三个月,三个月之后,芳贵人的胎儿怎么也稳下来了。
第二日,后宫的嫔妃都召见了一轮家人,大部分有权势的官员都知道了皇帝有老来子的事实了。虽说太子和这个孩子岔了快二十岁,足足一代人,但是“小儿子,心头宝”。青年的太子和壮年的皇帝之间天生就有矛盾,万一皇帝对太子百看不顺眼怎么办。联想到昨天太子被任命去安抚灾民,皇帝难道真的就这么不喜太子吗?
大部分的朝臣还在观望,谁也不知道原来的芳贵人现在的芳嫔肚子里的孩子是男是女。一切都要等到孩子落地了才能见分晓,至于这个孩子能不能长大还难说呢。但是他们都开始有了动作,在皇帝还健壮的现在,还是不要向太子靠拢比较好。
芳嫔的出身不高,她的父亲只是举人补官,现在不过六品通判,家族在朝堂之上几乎没什么落脚点。在她有了孩子之后,也有人准备暗中接触她的父母。在他们看来,无论她生的是皇子还是公主,都是可以用来扳倒太子的利器。
太子虽有危险的感觉,但是她将更多的注意力都放在了父皇身上。这个未出生的皇子对她的威胁还是有限,她的父皇对她的态度才是她安身的根本。如果失去了皇帝的宠爱,只要bào露出她的xing别来,她就没有任何翻身的机会。
太子的调查灾qíng安抚灾民的工作都做的雷厉风行,她没有意识到京城和外地的区别,因此忽视了不少细节。尤其是当地的知府的行为,怎么看都觉得他不像是和太子一条心的人。在发现灾民中有煽动人心之人的存在时,太子也采取了非常措施。
没过几天后,太子遭遇了第一次刺杀。她没有受到任何伤害,手下人也没有折在这里的,除去几个受伤的,这根本就不像是一次刺杀。虽然没有受伤,但是太子还是详装出事,希望能够引来幕后之人。
田林在文中提到了几个可能对太子有危害的人,有七八十年都没灭gān净的前朝余孽;她那野心勃勃想着兄终弟及的叔父;发现她查到了什么想灭口的不轨之臣;趁着灾难想着人心可用想趁机起义的叛军。
这一次,太子在朝堂外的敌人全部都露了个脸,林田在看看前十万字中虽然算不算多少温qíng,但是还是可以说是平安的太子生活。再对比现在这什么牛鬼蛇神都出来凑一脚的日子。她决定找田林这个作者谈谈人生,比如她为什么这么对她的主角。亏她看前文还以为是两个人之间从误会到甜蜜的故事,现在这后文都变成了“努力活下去”的版本了。怪不得这文四十万都没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