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任岳中城的城主,乃是二十年前闻名天下的大才子,张舒致。此人乃是颜卿大家的关门弟子,诗书绝伦。既是才子,亦是这岳中城闻名九州的圣贤书院的院主。
是的,这岳中城得到各国重视,皆是由于此书院。各国有不少的臣子,就是从这书院出来的,就连如今的华宇帝,少年时也曾在此书院修习两年。
故而,此次大雪,倒还真是惹得各国重视了。
南夏是第一批将物资送过来的,因此刚刚平了难民bào动的城主张舒致一接到消息,便亲自出来迎人了。
因着各国约定,商洛不能把兵马带进城中,只带着兵马驻扎在门口,将随行的副将派了出去,遣了两对人马跟随。
“城中的米粮早已被用完了,幸而你们来了。”将人接到了之后,张先生陪着商秋进了书院,边说边道。
想着方才沿途一路看过来的景象,明明已是新年,却一派的萧条,商秋不可避免的皱起了眉头,“城中的余粮,就那么少吗?”据她所知,岳中城至少有两千户人,就算是如此大的雪灾也不能是如此景象。
原先她还以为,状况会好少一些呢。
跟在先生旁边的书生自嘲的笑了笑,“公主有所不知,岳中两千户,一半读书人啊。”
商秋这么一听,也就了然了。
君子远庖厨,对农耕之事知之甚少,故岳中城的米粮多是由临近的城镇运进来的。而今靠近岳中城的城镇早就因大雪断了米粮,难民纷纷涌进城中,岳中城自顾不暇,却仍旧接济难民,很快就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幸而九州各地的文人筹粮,才得以摆脱困境。
商秋和张舒致边走边说,安排了救济的事宜,这才进到了书院之中。
清羽自行路以来,qíng绪便不算高。加之重雪守寒,病了一场,来到岳中城时脸色便是越加苍白。晚间书院院长宴请她与商秋等人时,就显得越加羸弱。
书院的食堂里,掌管院里伙食的伙夫用今天刚送到的粮食做了一顿不算丰盛的晚餐。张舒致领着商秋坐在主席上,与城中官员举杯同饮。身为南夏七公主,商秋打jiāo道的能力自然是不弱的。
三言两语便引得了场中大部分书生与官员的好感。只坐在张舒致另一侧的清羽,捧着杯子,望着场下的书生,神色茫然。
张舒致见她兴致不高,像是大病未愈,不由得问了一句,“小师妹可是身体不适了?”
清羽是知道自己师傅来历的,也晓得眼前这位院长是她大师兄,见他关切问询,也不得回神,摇摇头示意自己没事。
他们二人随时第一次打招呼,可也相互表明了身份,加之张舒致此前也得了师傅的吩咐,此刻看向这个小了自己两轮的小师妹也多了些疼爱,不由得像个慈父一般说道,“师妹若是累了,便可回去歇着,明日还有诸多事务等着繁忙呢。”
他师兄妹二人jiāo流自然是落在场中众人眼里。惊得众人浑身一震。
要晓得,张舒致是何等身份,天下文人有大半都得唤他一句恩师,而他师傅颜卿大家更是得到文人推崇。南北两朝宰相之师,更有圣贤书院前院主的身份摆着,还是北帝倾华少年时师从的对象,声名远播。
无数有才人士皆想拜投其门下,皆是求而不得。而眼前的少女……难不成……
一旁的商秋似是想起了什么一般,眉头轻皱,望向清羽的眼神里藏着复杂的光。
场中的人看向张舒致旁边的少女,jiāo换了眼神,斟酌一会,有了开口问道,“张先生,这位姑娘……”
于是看出了他们的疑惑,张舒致捋须一笑,顺水推舟的说道,“这是清羽,我师傅颜卿大家的关门弟子,也是南夏皇帝新封的定北郡主,此次捐赠,乃是七公主与师妹一手促成的。”
众人举杯,皆赞清羽大善。
坐在一众夸赞自己的文士中间,清羽始终眉目含笑,不喜不悲。只一旁的商秋,看到眼前文人笼络的景象,心里隐隐有些不好的预感。
这种不好的预感,在接下来的赈灾之举,揭露出了它的面目。
商秋与清羽一起,带了人到城门口发粮。许是两女容貌皆是上乘,底下的人都唤她们活菩萨。加之一些有心人引导,将清羽乃是颜卿大家关门弟子的身份传了出去,一时之间,远在南夏腹地源州城的才子佳人纷纷吟诗称赞清羽的大善之举。
不到半月,三州皆知岳中城来了个活菩萨,在此期间,自北华而来的赈灾粮食也送到了岳中城。而一队从沧州出发的商队,将久久未曾运到通州的南夏赈粮送到了济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