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师之道GL_作者:请叫我低调君(174)


立秋祭到了。
天师道场高五层,方圆百里,遵其新经之制,取名“玄都坛”。住道士一百二十人,朝廷供给衣食。道士、道徒每日“斋肃祈请,六时礼拜”,每月举行一次“厨会”,有数千人参加,费用有朝廷供给。
在这里,崔浩不必称臣。他的身份在天师道不是司徒大人,而是寇天师嫡系子弟,魏帝对天师寇谦之寇处以方外之礼,让天师及其弟子,并列在王公之上,不听称臣。
国师楚离自然更不必向魏帝称臣,因而一上道场,她第一个行礼的对象是崔浩。崔浩没作别想,崔大人早已习惯了在天师道道场有如此殊荣。往年寇天师在时,除了寇天师,便是崔大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面对道场之下数千民众,崔浩首先做的第一件事,自然是供奉恩师。他道,“当年大夏王赫连勃勃病亡,其子赫连昌继位。对是否西伐大夏,朝臣意见不一。有主战有主和,皇上倾向主战,但拿捏不定,特请来恩师寇谦之天师决定吉凶。寇天师首先同意弟子的意见,认为大夏历来穷兵扩战,民心不安;又新丧国君,政局不稳。如出兵征伐,定会一石三鸟,取胜而归。于是天师在宫中作法事,祈祷胜利。果然,皇上此战大获连胜,成功覆灭大夏。”说着,他朝天虚行一礼,“恩师大成而去,特推举楚离担任国师,楚国师虽年轻,但讲经论道已然不逊于恩师,扶乩请神、画符镇灾自也不弱于人。”
楚离这才登上道场,“天师如此器重,在下着实有愧。毕竟年纪,只除了讲经论道,别的不大jīng通。是崔大人谬赞。”
魏帝笑吟吟道,“当初天师讲,‘伐夏之战必克,陛下以武应天运,当以兵定九州,后文先武,以成太平真君。’如今正如天师所讲,可见天师得大道天成,朕理当顺应天道,故改元太平真君。而今大魏与北凉一战,节节胜利,这都是天佑大魏,助我国运昌隆!”又看向楚离,“楚国师少年博学,朕敬国师如敬天师,便是天赐运道,我大魏定当千秋万代,永世昌明!”
底下一众百姓群qíng激奋,很容易就被高高在上的皇帝和国师、司徒所感染,山呼万岁,“天佑大魏,千秋万代”之声不绝于耳。
楚离默默看着,心底一片灰败。老百姓实在太容易被愚弄了!她丧失了启民智之心,愚民痴顽,甘愿被人牵着鼻子走,谁有能力让他们睁开眼睛看清楚他们眼前的人和路呢?
就像他们被当朝和舆论引导着,认为楚国师祸国殃民,是妖道作祟。可实际上,楚离一心为他们着想,却反倒因为触犯了他们眼前的蝇头小利遭厌弃。而他们深信不疑的魏帝和崔大人才是真正把他们当猴耍的人,予以苟且之利,毁掉他们后代子孙有成就的可能xing。
他们是如此短视,楚离取走他们一粒不该得的米,或许会让他们一时生活得苦了些,但为的是要给他们真正的衣食饱暖,他们却只能看到楚国师拿走了他们的米,因而厌恨她。魏帝和崔大人给他们勉qiáng存活的一口饭,供他们艰难过活,以换来后世无穷无尽的奴役剥削压迫他们,他们却视若神明感激不尽。
他们固然善,这善却因着短视而显得可怜。他们也有恶,这恶也因着短视显得愈发可恨。
楚离垂了眸子,望向分别站在两侧的魏帝和崔司徒。她只要向前走一步,走到魏帝和崔浩的阵营里,很快就能赢得百姓爱戴,也让自己免于灾祸。楚离再次把目光移向道场外的数千民众,看到他们眼中对魏帝和崔浩的狂热,便让楚离心头很不是滋味。
她过往总想,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但如今,她想,也许师姐和师父是对的。举世混沌我独醒,哪怕做再多,也是徒劳无功。倒不如一身孑然,隐居世外。只可惜,如今她已经不能抽身了。既然如此——
楚离朝魏帝方向走了过去。
她作揖道,“皇上,立秋之祭,天道贵生,恳请皇上饶过高平公!”

☆、第85章 祈福

魏帝显然没料到楚离忽然来这么一句话,顿时脸色yīn沉下来,却又发作不得,“国师慎言。”
“皇上,”楚离深鞠躬,“请皇上明鉴,私以为,高平公不过一时为钱财诱惑,生了贪念,断无通敌叛国之理。”
她把高平公谎报军qíng之大罪,轻描淡写成贪财小罪,让魏帝面色更加难看。
楚离又道,“南朝之所以不敢与大魏抗衡,无他,不过人才不济尔。当今大魏正值用人之际,高平公追随皇上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门人世族皆有关联,皇上若是在此际斩杀朝臣,岂不让离家在外征战的将士们寒心!”她低着头,声音不急不缓,“何况,人无完人,贪财好|色乃人之本xing,高平公贪财固然有罪,但以高平公的忠心,绝不会出卖大魏给北凉一个小国。故而高平公理虽有亏,但qíng有可原。恳请皇上从轻发落,以安天下将士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