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放心,怀都尉认得东哥,一天上一地下,配合抓兔子一抓一个准。”郎怀头也不回,忽而加速,道:“殿下,跑一场如何?”
“敢不奉陪?”李进握紧缰绳,二人如离弦之箭,在荒无人烟的大地上狂奔起来。
不日,大军抵达于阗。镇抚使王雄率军在城外迎接,同时也将土蕃使节于前日抵达的消息告诉郎怀。
王雄看了看周围,压低声音道:“沐公,固城公主已然在城中逛了两日,只怕有旁的打算。”
“她要没打算,就不是固城了。”郎怀微微颔首,道:“都按着礼部钦天监的章程来办。这些日子,辛苦了。”
王雄道了声不敢,看了看队伍,疑惑道:“沐公,怎么不见尉迟将军?”
郎怀随口答道:“东北不宁,高丽人有异动。尉迟请战,已经奉诏赶赴东北。恐怕是不会回来的。”
高丽人没事找事也不是一两天,王雄只道是尉迟氏在培养下一代,便没多想。
第二日,按着章程,郎怀与固城在新修过的城主府花厅上,郑重签订国书,按下印信。而后开宴,亦不过是一板一眼,皆有安排。
席间,郎怀终于见到那个粉装玉琢的小男孩儿,土蕃王族如今唯一的血脉,普光王索尔。这孩子有着丛苍澜瑚鹰一样的乌黑眼眸,脸型和挺俏的鼻梁却肖母亲。才三四岁的小人儿,说话倒是有模有样。看来固城没少费心去教导。
固城拉着儿子的手,和对席的郎怀道:“索尔,今后跟着沐公去长安,好生读书,好生长见识。能记下么?”
索尔懵懵懂懂,抬眼看着对面的郎怀,这个年轻人面容清秀,英气勃勃,眉目间却很温柔。索尔拧巴着眉毛,道:“那便是索尔的老师么?”他汉话说得很顺溜,顿时博得在座的大唐官员好感。
郎怀难得缓了语调,柔声道:“不,在下并非殿下的老师,而是带着你,去长安拜师。”
“那我都能学什么?”
“诸子百家,各行各业,殿下喜欢什么,在下都愿为殿下访求名师。”郎怀着实对个小孩子起不来厌恶之心,何况他的模样和明棠明栎有着三分相似,更是让她喜爱。
索尔仰起小脑袋看着母亲,道:“娘,索尔去了,待学好,就回来陪着您。”
童言无忌,显然索尔已经知道,此去长安万里途,不过是他一人。固城略红了眼圈,点了点他的鼻尖,低声不知说了什么。
郎怀这才注意到固城依旧一身唐人装束,额间点着梨花妆。算算时日,她远离长安,却也有了数年。
身边再无亲人,或许她便能拼尽所有,来为自己的抱负努力。或许几十年后的土蕃,可以成为真正可与大唐比肩的国度。
然而,自己终究,是可以归乡了。
白日里宴饮半日,直到傍晚时分,才散了局。
郎怀没喝几杯,回到住处,在矮塌上坐下,由得竹君为她脱靴宽去外衫。
“爷,等回了长安,你打算怎么办?”竹君不知想起什么,低声道:“兰君那小妮子,和尚衍不知道何时有了qíng,只怕到了敦煌,就会求着爷为她做主呢。”
郎怀本靠着垫子闭目休息,听到这话不由得睁开眼,笑道:“自然要为她做主。只他二人何时开始?我却半点端倪都未瞧出来。”
“若非偶然撞见,我也瞧不出呢。”兰君拿起软布给她擦去水,重新服侍着套上袜子,穿好翘头履,才问:“爷,我去下碗汤饼?”
“正该如此。”郎怀抬脚半躺在矮塌上,又道:“下三碗,待会儿还有客。”
竹君脆生生应下,端起脚盆离开。
郎怀掐好时间,不早不晚,戌时方过,门口有几人行走的脚步声。
尚衍在门口停步,低声道:“爷,贵客到。”
郎怀从假寐中瞬间清醒,端坐了才道:“请进来。”
固城披着见琉璃白的斗篷,带着冷风走进来。她摘下兜帽,露出姣好的容颜,寻着郎怀的声音侧过头,笑盈盈道:“我知你猜得到我要来的。”
“既然彼此心知肚明,殿下请坐吧。”郎怀一挥手,指着矮塌另一边,道:“我在此等候多时了。”
说话间,竹君端着托盘进来,将三碗汤饼摆在案上,微礼后离开,和尚衍守在门外。
“殿下请。长安人家惯用,便由我这个长安人陪着。”郎怀推过两碗,笑道:“玉盘珍馐我请不起,两碗汤饼,还请殿下尽兴。”
固城也不推辞,慡快拉开广袖,提起筷子吃了起来。汤饼劲道,酸辣汤味儿极重口,呛的固城眼泪都溢出不少。但她希律律捞完面条,连汤也喝去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