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达敦煌是在冬月中旬的夜晚。
星辰黯淡,映着随风乱舞的鹅毛大雪,平白生出股前路不明之感。
前军一万早已在林达的率领下赶到。今夜抵达的是郎怀账下的中军和李进所统御的前锋营。前去城门验符的是李进,郎怀并未现身。
敦煌城虽高,但并非长安那等巨城。能在城中扎营的士兵不过几千人,其余大都在早已划分好的城外营地安营扎寨。
待河州节度使杨季盛将郎怀的车驾迎入府中,才恍然大悟为何验符的会是李进——感qíng这位大将军病得几乎下不了地了!
杨季盛不敢多耽误,亲自引路将人送入一处僻静的小院,正开口说延请名医,却被郎怀身边的内侍打断。
“杨大人不必客气,小的通晓医理,爷的病痛一直都是小的照看。这次看着来势汹汹,不过是路上缺医少药,又颠簸所致。您这儿只要药材齐全,定是无碍的。”陶钧态度谦卑,简单说了几句,又道:“爷吩咐了,她病中的消息还是不要外泄,以免军心不稳。”
沐公郎怀少年得志,身边有一青年宦官,是打小跟着她的亲随心腹,此事官面上的人尽知。杨季盛安了心,躬身道:“既如此,还请您务必费心。沐公康健与否着实关乎国运,半点马虎不得。”
陶钧道:“小的自然尽心。”
送走杨季盛,陶钧撩开门挂进去。郎怀此次却是高烧不退,都已经烧了十余日了。这两日尤其严重,人很少是清醒的。
果然进了屋,竹君正坐在chuáng前给郎怀换额上的帕子。她扭头瞧着陶钧道:“这都半个月了,可如何是好啊?”
陶钧上前把脉,也摇着头道:“那日宫中血战爷到底还是伤了肺经,这一路又多颠簸。军机要务哪个不得爷上心?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啊!”
竹君摸了摸郎怀依旧滚烫的脖颈,啐道:“别扯嘴皮子!我只问你,什么时候能给爷退烧?”
“如今药材齐全,再两三日吧。”陶钧又给郎怀把把脉,暗自庆幸亏的这一年调理得不错,内里亏空慢慢是补上了。但他又想起如今西域的乱像,知道自家主子是劳碌命,只能默默打算,得备好药材早作打算。将来行军才好跟着她,随时照看着,才让人放心。
平西军来得寂静无声,直到两日后,才有传令官晓谕三军各级将领,齐聚节度使府。
郎怀病容稍退,一身紫袍端坐在上首。待所有人都齐了,才放下暖手的手炉,轻咳两声道:“行军多日,辛苦大家了。”
在座的都没吭声,等着这位年轻将领的后文。郎怀临危受命,但长安传回的消息,明皇已然下旨传位博山郡王李遇。主将俱幼,都让心下没底。少年将领不胜枚举,真正彪炳史册的却当真无多。不知郎怀可会在列。
不知不觉间已经将近腊月,登基大典早已举行,待过了下月,就是至诚年间了。
“本将既然得了圣令,自然会平定安西,死而后已。”郎怀神色淡淡,又忍不住喘了口气,才续道:“如今隆冬时节,请各营约束官兵,加紧cao练。若有违抗军纪者,杀无赦。”
她这话说来平淡,但最后的杀无赦三字还是让人觉察到丝丝杀气。那些本来还有些轻慢的下级校官也正了神色。又听郎怀说了些令行禁止的话,单独留下正五品上的将官,其余的则各回驻地。
很快便只剩下三四十个人。
郎怀心下略微估算,此次平西,军制完全按着当年郎士新的各军布置,但仓促之间难免有所欠缺。这一路郎怀已经尽力调整,如今勉qiáng看得过去。
“诸位也都是老将,小半也是随着家父征战过的。”郎怀拱拱手,顿了顿才道:“此次局势,大伙也都明白,着实艰难。”
“前锋营建制最全,六王虽新为将,但本将信任六王。”郎怀头一次说到这等敏感的话题,毫不避讳:“本将将虎贲全部jiāo给你,三日后,前锋营兵发guī兹。”
李进半跪着接下虎符,大声道:“得令!定护卫guī兹安宁!”
“此番不求有功,但求无过。”郎怀严肃着脸道:“本将会派二十队斥候,跟着你的兵一同出发,以求掩人耳目。”
“前后左右各路军完善军制,好生cao练。”郎怀看了眼跃跃yù试的路老三,笑道:“三军未动粮糙先行。粮糙虽说不甚匮乏,但咱们两眼一抹黑,打无准备的仗?这可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