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恍_作者:江照(86)

2016-12-01 江照

  “此战土蕃共俘获六千多人,此前特地造了名册,使团出发的时候,还有五千六百四十二人活着。这换俘的事qíng,不知郎都尉意下如何?”

  郎怀示意魏灵芝,他把一本书册直接给了孙承运,道:“土蕃被俘的除却不治身亡,现有三千二百九十九人,俱在安西四镇。陛下仁慈,在各处广开学堂教授汉字官话,这些人里有七百来人已经迁徙至长安,已经在各坊落户,是我大唐的子民。”

  “若他们肯回土蕃,我大唐自然准备通关文牒。”魏灵芝底气十足,笑道:“换俘一事,大唐希望我唐人,都可以回来。”

  土蕃远没有大唐物产丰富,养着那些人,也不过给了口粮,充作各处兴建寺庙的苦力。孙承运早些时候早得了赞普的准许——全部放走,不留一个。但该做的样子是要做的,为难道:“几乎两个换一个?那我土蕃岂不吃亏?”

  “孙先生,你也是唐人,不亏心么?”魏灵芝对这个人当真反感,忍不住用言语讥讽他。

  “魏侍郎,孙某虽是唐人,但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这个道理还是明白的。只是身为唐人,也罢!此事,孙某应下了。”孙承运做出个沉重的表qíng,尽管虚伪,郎怀还是应道:“如此,本将谢过先生。”

  好歹换俘的事算是定下,双方都松口气,谁也没吃亏。郎怀喝了口茶,续道:“土蕃自此称臣纳贡,但不知是怎生纳贡法?”

  孙承运做了个手势,道:“想必都尉明白,土蕃虽然战败,却也不是一蹶不振。丛苍澜湖赞普是位高瞻远瞩的人,否则也不会派遣使团来唐。临别之际,赞普曾说,希望能效法镇平年间,和唐结亲。土蕃赞蒙的位置,会一直等待陛下的小女儿,曾经的长乐公主。”

  郎怀冷了脸,李冲先骂道:“姑娘是陛下下了圣旨,赐婚于郎都尉的!你们土蕃人是什么意思?”

  孙承运睁大眼睛,不知他是否是真的不知:“这……赞普不在乎长乐公主是否有封号,但千叮万嘱,定要迎娶陛下最疼爱的小女儿。为此,赞普愿意在国书上允诺,奉陛下天可汗,愿意放弃一半的丝路税权。可她已经定亲的事儿,确实是在下孤陋寡闻了。”

  “但自古有成人之美,不知郎都尉可愿割爱?”孙承运终于拂了郎怀的逆鳞,面上却带着真诚的表qíng去试探。

  郎怀站起身,口中带着愤恨:“既然这样,除了换俘,都是谈不拢的。本将今日有些不适,先告辞了。”

  她起身离开,剩下的大唐官员纷纷告辞,面色上都十分嫌弃,根本不屑于和孙承运多说什么。

  “孙先生……这恐怕对国师无法jiāo代啊。”随从小心提醒,孙承运却老神老在,没有吭声。

  第37章殿前欢(三)

  “都尉,换俘虽说谈拢,可通商、纳贡和税权等于什么都没说。陛下那里该怎么jiāo代?”魏灵芝有些抱怨,道:“就算土蕃痴心妄想,都尉的口气也该和善些。”

  郎怀换上轻松的表qíng,道:“魏侍郎多虑,陛下怎么可能将兕子外嫁?何况这不过是土蕃刻意为之,想要在定约中拿到个先机。”

  “几位总吏大人想必也明白,本将此前的确有些顾虑。”郎怀正色道:“土蕃的正副二使,都不是好轻与的角色。只是本将却觉得,那个国师虽说一味装傻弄愚,但主事的应该是他。孙承运看似足智多谋,不过是被故意摆在明面上罢了。土蕃这般费尽心机,却不知为何多此一举。”

  “都尉,只可惜此次土蕃内部换血,很多不良人都被迫蛰伏,有用的消息不多。”郎士轩叹口气,在官言官,他称呼郎怀官职,却没丝毫不对。“都尉便不必进宫了,本官自会禀告陛下。只是四夷馆还请都尉严加看管,之前得到消息,土蕃对我大唐的火药,可是眼馋得紧。”

  “那便劳烦了。”郎怀拱手行礼,后才笑道:“叔叔办完正事,若有时间,还请来府上一聚。奶奶平日里总念叨您,爹爹也时常感叹,说您不在身边,有些烦闷。”

  郎士轩应了声,拍拍她的肩膀,和几个同僚离开,前往大明宫。魏灵芝看了看郎怀,叹道:“昨日尚书大人跟我说,一切听都尉行事,我却还有不服。今日都尉云淡风轻,倒是让魏某人不得不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