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你这么一说我他妈都飘飘然了!一点没错,大哥是去画廊积累经验了,上个星期刚去的,当时面试的人那么多,北服北印广美的都有,可人家就稀罕央美油画系的。大哥把作品和他老师的推荐信给人家一看,人家跟他聊了一会儿就让他上班了。大哥能说会道,上班没几天先跟那个总经理混熟了,有你爷爷蔡老和大哥这三个巨头在,咱们也不愁没人脉,这年月拼的不就是真本事和人脉么,”徐则林一拍桌子:“小沐,就按你说的办!明天开始咱们三个好好练手艺,我就不信咱们闯不出一片天!”
“我眼前飘啊飘的全是毛/主席,钞票上的……”常娥两只胳膊一伸,做飞翔状,“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小沐,我跟你干啦!我要成龙!不,成凤!”
“好,”戚小沐给他们倒上茶,“以茶当酒,众志成城,为了钱途,干杯!”
“干杯!”
从第二天起,三个年轻人开始了为钱途而拼搏的历程,毕业的信号就在眼前,几人说干就干,不再耽误一分钟的时间。
戚小沐把她的宏伟蓝图对戚金贵说了说,戚金贵高兴的差点老泪横流,没有什么是比手艺能被子孙继承更让人欣慰的事了,没有什么是比子孙有出息更令人激动的事了,他坚决支持孙女的决定,还特地考察了常娥和徐则林的手上功夫,考察结果很满意,他不懂首饰和锻铜,但他很懂做工精细与否和技法熟稔与否,他觉得这俩孩子是可造之材,只要肯下功夫,假以时日,保准能把活儿做地道。
三个人把对未来的思考也告诉了蔡玉泉,蔡玉泉跟戚金贵一样,坚决支持他们。蔡玉泉毕竟是个教授级人物,经验丰富人脉广,他领着三个徒弟到各大工艺品公司和珠宝首饰公司去参观,让他们多识材料多学先进工艺,让他们要多跑多看,千万不能闭门造车。同时建议他们在大四下学期可以先去一些大公司干上几个月,不用想着挣多少钱,主要学习工艺流程。也建议他们多逛一逛街,多做一些市场调查,多浏览一些国外网站,不能没目标的瞎干,手艺再好,做出来的东西没人买也是白费功夫。
戚小沐常娥和徐则林没了假期,在学校,他们一头闷到了工作室,敲敲打打,反复琢磨。在周末,他们去戚金贵那里学铁画,戚金贵对他们毫不吝啬,只要他懂的,就会倾囊相授。在晚上,他们不再聊天上网打游戏,而是查询金属工艺的最新动态,和阅读关于金属工艺的所有的资料。
金属工艺在中国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从商代的青铜器到清代的景泰蓝,历朝历代都有着关于金属工艺的记述,这是一门大学问,若不用功,很难研究透。他们不需要研究透,而在脑子里也要有一个整体脉络,有学问做基础,才能制作出更好的作品,好在这些史论的东西在大一大二都学过,他们只需重新浏览一遍即可。
听从蔡玉泉的建议,他们每周都会抽出半天的时间去逛大街,看看商店里有什么新鲜小玩意,自己能不能改进一下做出来。或者看看大街上的各类人群分别喜欢佩戴什么样的首饰,想想自己如何设计才能俘获他们的钱包。一旦有了想法他们就动手设计动手制作,再放到戚金贵的店里去卖,看看能否卖出去,起先的一个月,除了戚小沐的铁画卖出过一副,常娥和徐则林的都没人理,后来渐渐好转,在11月11号光棍节那天,戚金贵店里来了一位年近六旬的老顾客,顾客眼睛一扫,瞄准了一副《骏马图》的铁画和一对带着中国元素的耳环,铁画和耳环是戚小沐常娥徐则林三个人用了大半个月的工夫一起合力完成的,顾客显然很中意。
戚金贵逮住机会极力向顾客推荐他孙女和孙女的同学,顾客相信戚金贵的为人,也相信戚小沐的学校招牌,再一听说他们三人都是蔡玉泉的得意门生,他赏玩了一会儿,就买走了。这对戚小沐他们来说无疑是个鼓励,三人这才真正体会到无论什么样设计都不同于纯艺,纯艺可以搞个性,设计却需要合作,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三人决定从此以后不管设计什么,都要商量着来。
他们一改往日的懒散,调动起全身细胞,全都扎进了广博的知识海洋,不停的看书,不停的练手艺,不停的思考,不停的揣摩。从九月中旬定下目标的那一刻起,到寒假前夕,整个大四的上半学期,他们就是在这种不停的学习之中度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