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妻良妇_作者:蓝_汐(53)

2019-01-31 蓝_汐

  
  戚小沐不喜欢看悲剧,她人够顽劣,心肠却软,看一场悲剧能难受好几天,早前看的《飞越疯人院》她就连着难受了三天整。偏偏的,无论文学还是影片,越是经典的越是悲剧的多,她已经为一本本的悲剧小说忧伤过好几百次了,实在不愿再被悲剧的影片强/奸神经。
  
  她为悲剧的定义很简单——凡是主角跟上帝私奔了就是悲剧。很不幸,《费城故事》里汉克斯扮演的主角安德鲁最后当上帝的三好学生去了,所以戚小沐草草的看完一遍后就死活不敢再看了,草草看一遍的后果是,一提同性恋,她只知道是两个男人的专利,而不会延伸到两个女人的身上——这应该也算是一种悲剧。
  
  傅卉舒倒是反反复复的看了《费城故事》三四遍,她为沉浸在歌剧中的安德鲁而哭,为充满爱的葬礼而笑,她似乎渐渐的开始明白,开始触摸到了一些她暂时只能若隐若现的感觉到,而无法实实在在的说出口的什么东西。
  
  中考成绩下来了,傅卉舒和戚小沐考的都很不错,父母一高兴,带着她们去西安旅了旅游。
  
  家长们选择去西安是有讲究的,傅卉舒和戚小沐正处在青春期,身体和心理都在产生巨大变化,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正在这一时期形成并完善,去西安看一看古迹,让她们切身感受华夏一族的文化文明和历史,以旅行的方式去接触不同的人和不同的生活,让她们少一些理想主义,多一点对现实的了解,对她们的成长只会有益无害。
  
  父母的苦心没有白费。
  
  戚小沐和傅卉舒随着父母一起,没事学学关中方言,张嘴吃吃秦镇凉皮,睁眼看看兵马俑,时刻问个为什么,在经过长达六天的深入基层体察民情,进宫入殿揣摩圣意之后,俩人都长了不少见识——戚小沐溜须拍马的功夫有了极大提高,傅卉舒察言观色的本领有了质的飞跃。所以说,旅游这东西,除了花钱不好,其他的一切都好。
  
  该玩的玩了,该吃的吃了,把西安逛遍了,也该回去了,何况再过一个多星期,高中就开学了。
  
  冯燕任教的高中历史比较悠久,培养出过不少名人,师资力量和硬件设施都是数一数二的,每年都会往全国各大重点高校输送不少高材生,升学率一直居高不下,故而,该校是全市闻名乃至全国闻名的一所重点高中。
  
  大家都有这样一个共识:凡是能考上这所高中的,就等于一根腿迈进了重点大学,两条腿迈进了普通高校。大家都削尖了脑袋往里钻,考的分数一个比一个高,当然,考的分数低而家庭条件好,拿着银子买进来的也不在少数。比如说,李颖就是其中之一。
  
  高一总共七个班,都在一楼,理科班在一号教学楼,文科班在二号教学楼。每个班的学生人数在60到70不等,一到四班是理科班,其中一班是理科班中的重点班,五到七班是文科班,其中六班有四分之一的学生是买进来的,七班则是特长生们的集中营。
  
  戚小沐和席梦思分到了七班,傅卉舒和杜松分到了一班,李颖被分到了六班。
  
  分班这东西,是在高一新生入学前就被校领导规划好的,学生不可能亲自参与进去,监督机制不够透明,可操作的概率也就比较大。
  
  冯燕刚送走了一批高三生,正好返回来重新教高一,又正好她是重点班的班主任,理所当然的,傅卉舒和杜松成了她的学生。她对教书很在行,去年还被评上了高级教师,正式分班前,脖你该揍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分到她的班里,杜松的老娘马静同志就是如此希望的。
  
  身材已经发福成水桶状的马静女士第二次登门拜访,跟第一次的兴师问罪不同,这次她是提着礼物来的;跟第一次她差点跟冯燕对着骂起来也不同,这次她的态度礼貌到了极点。跟第一次完全相同的是,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她请冯燕把杜松纳入麾下,多加照顾,千言万语一句话,老师您辛苦啦!
  
  冯燕虽不喜欢马静,却能理解当母亲的一片苦心,她说:“杜松跟小沐卉舒从小玩到大,多照顾他是应该的。”
  
  马静说:“到时你该揍揍,该打打,别跟他客气。”
  
  冯燕心里说就怕到时你跟我不客气,嘴上说:“杜松是个好孩子,不用揍不用打。”
  
  马静听了欢喜,说:“你跟清芳都没怎么变,还跟二十来岁的一样,我可是变老啦!看我这身肉,减不下去,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