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妻良妇_作者:蓝_汐(62)

2019-01-31 蓝_汐

  
  戚小沐不干了:“怎么能没大碍呢?我明明晕倒了呀!肯定有大碍。”又叫冯燕:“妈,我难受!妈妈妈妈,我浑身难受!”
  
  冯燕让她闭嘴,跟校医商量:“老赵,帮小沐开个需要多休息的单子怎么样?”
  
  校医问:“多休息的概念是什么?”
  
  “就是军训的时候,小沐不能多晒太阳,运动量不能太大。”
  
  “行。”
  
  “明天再帮我给卉舒开一张。”
  
  “……行。”
  
  “谢谢啦,改天请你吃饭!”
  
  “客气什么,还不都是为了孩子!”
  
  就这样,冯燕利用特权帮戚小沐走了后门。
  
  后门的魅力是无穷的,后门力量是伟大的,戚小沐走了后门以后,教官对她的管束果然没有以前严格了,她的军姿不用站的那么直,口号也不用喊的那么响,只要不再晕倒,滥竽充数就滥竽充数吧,教官认了。
  
  至于傅卉舒,因为没有请假私自离开操场,教官要罚她跑五圈,冯燕替她求情,看在冯燕的面子上,教官把罚五圈改成了罚两圈。
  
  戚小沐眼睁睁的看着傅卉舒挨罚,难受的不行,要是自己不装晕,卉舒怎么会挨罚呢?她自责,她难过,她没有一点计谋得逞后的喜悦。
  
  解散后她找到傅卉舒,低着头,握着她的手来回晃,一句话也不说。
  
  她不说,傅卉舒也不问。右手任由戚小沐拉着,晃着,眼睛平视着前方越伸越窄的路,嘴角噙着笑。
  
  路很直,很远,路两边的平行线,伸到一定程度,缩成了一个点。
  
  都知道。
  
  戚小沐在想什么,她都知道。一如她知道戚小沐的晕倒是装的,一如她知道现在的戚小沐很难过。别问她为什么会知道,这样的问题她并给不出具体的答案,设若非要有个答案不可,那么,这个答案只能是两个词——经验,感觉。
  
  经验告诉她戚小沐会装,感觉告诉她戚小沐在难过。
  
  尽管她知道戚小沐的晕倒是装的,可是,在戚小沐真的倒下去的那一刻,她还是怕了。母亲是医生,生命的喜怒无常,她早已有所了解。她怕她不是装的怎么办?怕她真的生病怎么办?甚至怕她再也睁不开眼睛怎么办?
  
  这种怕,她发誓,这一辈子再也不要经历第二次。
  
  所以她狠狠地踢了戚小沐两脚,严重的警告她:“以后装什么都好,就是别装死,再装死,我代表党中央灭了你!”
  
  


☆、第 24 章
  虽然学校在整体上规划了文理班,而在高一这个阶段,所有的课,不管文科还是理科,都是要上的。
  
  于是就出现这样滑稽的一面,理科班的一上历史政治地理,底下开小差的一大片;文科班的一上物理化学生物,底下打哈欠的一大片。特别是七班,95%以上的学生不用考数学,在文化课的学习上,他们比其他同学要悠闲的多,而他们肩膀上的专业压力却是其他同学很难体会的。
  
  从90年代中期开始,很多人看中了艺术类文化课分数低的现实,参加艺考的人越来越多,报考人数以“爆破”的劲头成千上万的火速增长,从那时起,一直到之后的十年,艺术考生从数万人猛增至百万人,在这10年间的艺术高考的曲线图上,没有水平和下降,只有火箭式的直线上升。
  
  戚小沐读高一这会儿,高校还没有实行扩招政策,各大艺术院校雷打不动的就招那点人,成天晃动着苗条的身段勾搭人,把人勾搭来了,它又不吃,生怕多吃一点就发胖。而艺术类考生却已如雨后春笋般异军突起,报纸上报道出来的考生人数简直让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艺考成了真正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戚小沐他们刚上高一,距离高考还有三年,这三年之中会增添多少对手?数量不可测,但形式肯定不容乐观。那会儿为考上大学复读两三年的有的是,高分复读生是各个高中的抢手货。艺术类院校或综合院校的艺术系对生源的专业要求比现在高的多,音乐美术类的复读生也就格外多,且手头上的专业功夫也多是一个比一个强。那时不少专业生考上大学以后跟同学聊起来,不问你几岁,先问你复读的了几年,并以复读的年数多为荣,复读年数多的当老大哥,没复读过的就是新兵蛋子。可见,以戚小沐为代表的整个七班的专业生们的压力之大,是可想而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