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家旧事/阿诚系列+巴黎风云_作者:兔子窝(48)

2019-03-02 兔子窝

  明诚迷迷糊糊地醒了,听见阿玉说后天就回来,大姐轻声细语,安慰了她几句。他爬起身,扒着车窗对阿玉挥手道别,车子重新上路,他睡不着了,倚着窗看路边的风景。
  镇上只有两排低矮的瓦房,餐馆货铺民居混在一起,出了镇子,便是大片被薄雪覆盖的农田。冬麦绿茸茸地在雪里立着,远处,蒙蒙灰雾笼着树林,草棚屋舍散落其间。腊月天寒,这白的雪,绿的麦,也是一道风景了。
  汽车驶出一段路,他听见明镜压低声音说:“只要开春不闹水灾虫害,收成应该不错。”
  明楼很轻地应了一声,停了一会儿,又说:“还是要尽早做准备。依现在的形势看,可能年后就会到苏州。”
  “这么快?”明镜惊讶道。
  明楼点点头,意味深长地朝她看一眼:“势如破竹。”
  “要是一夜之间尘埃落定,那倒还好。怕就怕悬而不决。”
  “我之前吩咐上海和无锡几个厂多收余粮。苏州这边如果情况糟糕,可以先调一批过去。”
  明镜低不可闻地叹了口气:“也只能这么办了。”
  明楼还想说什么,忽然往左打了一把方向,车子朝一边歪斜,右前轮堪堪避过一个陷坑。这段马路由县里出资修筑,坑洼不平,晴天尘土飞扬,遇上雨天更是泥泞难行。饶是他一路努力躲避,车子还是狠狠地颠簸了两下。
  明台裹着毛毯,蜷缩在后座上半梦半醒地咕哝。明镜回头看了看他,伸手把滑落到座椅底下的半条毯子捞起来,盖在他腿上。她看见明诚醒着,安静地坐在一边,便对他笑了笑:“再有一个钟点就到了,你也睡一会儿吧。”
  明诚哎了一声,依言闭上眼睛,靠在椅背上,眼前闪过一片又一片的树林和麦田,仿佛见不到边。
  TBC

第18章 凛冬(二)
  1927年初,发生在《寒秋》篇三个月后的故事。
  
  (二)
  车到苏州,直接去了面粉厂。
  明氏面粉厂建在运河边上,四层楼的水泥厂房如庞然大物一般卧在城郊。明诚第一次来工厂,一进车间就被轰鸣运转的机器震了一下。去年秋天,工厂购置了十多台英国最新式的钢磨机,筛检、粗磨、精磨,一道道流水线工序整齐划一。
  车间组长领着他在底楼看了一圈,把他送到二楼管理室,拿出糖果饼干招待,一会儿又送来两只桔子,怕他不吃,还亲手剥了一只。
  明诚谢过他,拿了桔子走到窗口往下看,正看得目不转睛,明台从外面跑进来,说发现了一个好地方,要他一起去。
  明诚见他身边没人,觉得奇怪:“大姐呢?”
  “大姐和大哥在粮仓。”明台答得顺口。
  明诚心里一动,没说什么,跟着他出去了。
  明台嘴里的好地方是厂房后面的水塘,周围一圈矮树丛,水塘中央插着几根枯黄茎秆。夏日塘中荷花盛开,必定是一番婀娜景象。眼下池水冻结,秋草萎靡,一片萧瑟。明台却不觉得扫兴,在他眼里,这处荒芜的水塘就是天然的溜冰场。
  他走到塘边跃跃欲试:“阿诚哥,过来搀我一把。我从这里下去。”
  “不行。”明诚看一眼半人高的陡坡,当即拽住他,说什么也不肯松手。
  两个人在水塘边拉拉扯扯,僵持不下。明台恼了,用力推了他一把:“你怎么和阿玉一样,总是这个不行那个不行的。”
  阿玉是家里的佣人,自从去年夏天明台爬树摔下来磕破了下巴,她就成了明台的贴身保姆,成天跟在他后头叮咛不可以上树,不可以玩火,不可以做这个,不可以做那个。明台见了她就头大,明镜却很喜欢她的细致尽责。
  明诚平白无故受他一顿吼,心里也来了气,捡起一粒石子往水塘中间扔。小石子弹跳着蹦得远了,他扬手又扔一块。
  明台气鼓鼓地走开两步,扭着脖子眺望不远处的运河。野地里深深浅浅的土色,近的是枯草,远的是荒地。
  冬雾还未散尽,看不清水岸交界。远远地没有人声传来,也没有嘈杂的机器声。所有的声音都被浓雾吸了去,河上的舢板船只悄然行走在雾里,静得像一幅画。
  他默然远望,心思飘荡,也不知道自己昏昏然在想些什么,立了半晌,终于觉出自己态度过分。
  明台被娇惯出一身少爷脾气,明诚性子也倔,两个人时不时会闹些不愉快。气性上头,你推我搡,最后滚打到一块。也有时明诚占理,不欲与他掰扯,便晾他一晾。久而久之,每当明诚突然不搭理他,明台都会条件反射地反省自己是不是哪里做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