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家旧事/阿诚系列+巴黎风云_作者:兔子窝(51)

2019-03-02 兔子窝

  “想吃什么?”明楼在铺子外停下来问他们。
  明台瞅着方桌板凳没答话。他走了一路,吃了一路,肚子里存着的豆干糖块还没消化,眼下别说一碗糖粥,连半碗水都喝不下。
  阿诚似乎被粥香勾出了馋虫,扬手一指:“大哥,我想吃糖粥。”
  老板娘早就看见他们,这时笑眯眯地走出铺子招呼:“来,进来切碗糖粥暖一暖。”
  明楼要了两碗粥,在靠里的桌子边坐下,脱下手套搓了搓手。
  “今朝冷哦。”老板娘手脚麻利地端上热粥,还不忘叨念天气。
  “是冷。”明楼对她笑笑,舀了一勺粥,放在嘴边吹了吹。
  米粥香甜,他吃在嘴里淡而无味。警察厅为什么查封酒铺?巷口的暗哨是谁安插的?检查站那些荷枪实弹的兵显然是孙传芳的部队,增设检查站和酒铺被封有关吗?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明楼脑海里转过数个念头,怀疑和猜测渐渐聚拢到一处苏州独立支部。他心里一沉。
  明台不明白他们怎么突然坐进点心铺喝起了粥。大哥入座后没说过一句话,阿诚哥也不出声,时而看着铺子外面,不知道在想什么。
  “大哥。”他抬头看明楼,想问他买酒的事,头一偏,瞥见老板娘立在柜台后面朝他们看,心里那点疑惑裹得更紧。
  正在犹疑的档口,他听见明诚问:“想不想吃?”
  他凑到明诚身边,朝他碗里看:“好吃吗?”
  “尝尝。”明诚爽快地把碗往他面前推了推。
  粥香诱人,明台就着碗沿抿了一口,眼睛一亮,又捧起瓷碗喝了一大口,舔着嘴唇恋恋不舍地放下碗:“早知道我就不吃那么多东西了。”语调十足哀怨十足惆怅。
  明楼听见了,笑了一下:“喜欢吃,以后再来。”
  “好呀,带大姐一起来。”
  “好。”明楼欣然点头。
  明台顿时觉得今天吃不下甜粥算不上什么遗憾,下回和大姐一起来,他可以敞开肚皮喝个饱。
  他们说话的时候走进来一对母女,隔了一张桌子坐下,也要了两碗糖粥。她们大概是附近的熟客,老板娘陪她们坐下,有一搭没一搭地拉家常。
  明楼听了一会儿,没见他们说起酒铺的事,想来这里也不是打听消息的地方。他看明诚差不多喝完了粥,便掏钱付账。
  从点心铺出来,树底下的黄包车还在,车夫远远朝他们投来一瞥,又转过去盯着巷子口。明楼领着明诚和明台慢悠悠地往巷子里走。
  巷子深处依旧热闹,水井边上坐了一圈人,洗菜洗衣,谈天说笑。两个和明台差不多大的孩子在玩官兵抓强盗,手上拿着木头刀剑,嘴里呜里哇啦地喊。石板路七拐八弯,蜿蜒到尽头豁然开朗。他们站在宽马路边,元大昌的青布酒旗在路边飘扬。
  “走,去买酒。”明楼说。
  *陆叔为《寒秋》篇人物。
  TBC

第18章 凛冬(四)
  1927年初,发生在《寒秋》篇三个月后的故事。
  
  (四)
  明镜吃过晚饭回来,到家时天已擦黑。明楼沏好了茶,在内堂屋等她。
  “……我让田秘书暂时顶了经理位子,年后正式上任。郑国伟说会把亏空补上,求我别告他。我限他二月底之前把事情了了,让律师拟了一份协议……”
  明镜端着茶杯,轻声细语。屋里烧了暖炉,茶香萦绕,温淡怡人。
  人事变动是她当场拍板的,采购部从上到下几乎全换了人,仓库主管也撤了职。苏州面粉厂一半的股份是明楼的,她必然要和弟弟通个气。事情因郑国伟而起,这人原是采购部经理,去年十月订婚,未婚妻是三叔公的外孙女。正是考虑到这一点,明镜才没有把事情捅出去。
  “幸亏你发现账目有问题,临时来一趟苏州。要是晚几个月赶上局势变化,更难收拾。”明镜叹道。她为粮库亏空的事操心奔波,此时回家对明楼叙说经过,眉间疲色沉沉。
  明楼心里不是滋味。明氏企业壮大全靠姐姐独力支撑,然而即使她恩威并施,手段高明,也难保底下人背地里勾结,中饱私囊。如果有人替她分担,姐姐也不至于如此辛劳。
  “你之前说上海几个厂收了不少余粮,总数有多少?”明镜忽然问他。
  “八百多,九百不到。”
  “调一百五十吨来。”明镜蹙眉,“做两手准备。不指望姓郑的能还上。”
  “我下午给他们打了电话,今晚已经开始装车了。等通关文书下来,马上发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