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GL百合 > 明家旧事/阿诚系列+巴黎风云_作者:兔子窝(67)
明家旧事/阿诚系列+巴黎风云_作者:兔子窝(67)
明楼不以为意,松开手,顺势拍了拍他的肩膀:“饿了吧?我煮了面,下来吃一碗。”
炉灶上的汤锅热气腾腾,面条已经分盛在两只大瓷碗里,顶上撒了绿油油的葱花。明楼端出碗筷,又转身进厨房托出一只瓷碟,两枚鸡蛋在碟子上滴溜溜地打转。明诚眨巴眨巴眼睛,觉得挺新鲜。
“怎么了?”明楼放下碟子,挑起眉梢问他。
“没什么。”明诚抬眼看他,嘴角藏了一点笑,“第一次见大哥进厨房。”
“心里嘀咕我是吧?”明楼假意板起脸。
他连忙摇头,挑起一筷子面塞进嘴里。清汤寡水的一碗面总算没有忘记放盐,只是面条坨了黏在一起,口感稍欠。
明楼看他埋头苦吃,不由得带了一些期待:“味道还可以吧?”
明诚含着面条点点头,就着面汤的咸味咽下面条,抬头看到明楼捏着一只剥了壳的煮鸡蛋递到自己面前,狡黠地眨眼:“明台睡了,你可以多吃一个。”
他终于笑了出来。
“大哥吃吧,我吃一个就够了。”他把瓷碟往明楼面前推了推。
“一个就够了?”明楼仍是笑着,“听说你和明台夜里到厨房找吃的,吓得阿玉以为家里进了贼。”
明诚嚼着鸡蛋,想起那天晚上的鸡飞狗跳,极力忍住了笑:“那天阿玉还拿了一根木棍,看到是我们立刻把棍子扔得老远。”
“看不出来,小姑娘胆子挺大。”
阿玉十六岁来明家做工,已经七八年了,她性子稳重,手脚勤快,很得明镜喜欢。听到明楼随意地谈起她,明诚下意识看了他一眼,很快又挪开视线:“大哥后天一早就走吗?”
“对,坐早班火车,到了南京还有时间安顿。”
“以后会常回家吗?”
“只要没有紧急公务,每个月都能回家住几天,逢年过节也是要回来的。”明楼笑了一笑,拿起剩下的那只鸡蛋放在桌上轻轻敲了一圈,“我不能时常陪在你们身边,明台还小,你是哥哥,应当要约束他。”
明诚愣了一愣才反应过来明楼话里的意思,他这么对他说,显然是把他当作成年男人看待了。他埋头吸溜面条,窃喜中掺了一点羞愧。他本该像大哥待他那样教导明台的,但是他没有,有些事他虽然明白,可还是羞于启齿。
那个时候大哥是怎么说的?明诚记不清了,只记得被撞破的尴尬和羞意像激流漩涡将他拖入水底。他被带去书房听了一课,无论明楼说什么,他都条件反射性地点头,眼睛瞪得溜圆也不知道究竟听进去多少,而明楼自始至终都若无其事,像是在谈论天气,在轻松和严肃之间把握得恰到好处。他渐渐定下心来,意识到并没有什么可自责的,他不用怀着负罪感醒来,不必躲着人偷偷洗内裤,更无需为出现在梦里的身影感到羞耻和烦恼,因为他的大哥说,这些都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那次明楼给了他两本书,后来他又在书橱里找到一套英文医学课本,抱着《标准医学辞典》囫囵啃完了,算是彻底完成了这个过程。如今,轮到他指点明台,这堂课在明家的兄弟之间充满地默契地传递下去。
明楼捏着鸡蛋,慢悠悠地捻去碎蛋壳:“大姐生气是担心明台误入歧途,荒废学业,不给他一点教训,他还会浑浑噩噩下去。你和明台在一起的时间多,我看他也听你的话,这件事就交给你了,行么?”
明楼拿出商量的口吻,明诚也镇定下来,郑重其事地承诺:“我会找时间和明台谈一谈。”
他明白这件事情在明楼这里就算结束了,但是另一件事没有这么容易过去。面碗已经见了底,他拿筷子在清水面汤里划拉了两下,忐忑地等待明楼的问题。
明楼碗里的面已经糊成一团,他没有动筷子,就着面汤吃了鸡蛋,又倒了一杯温水慢慢喝着,而后抬眼朝明诚看过来:“那些杂志是从哪儿来的?”
来了。明诚暗暗吸了一口气,故作镇定:“在光华书局买的。”
“二月下了禁令,五六月的期刊书局还有卖?”
明诚犹豫了一下,改口道:“一开始是在光华书局买的,后来是在一家旧书铺。”
“哪家书铺?”
“四明弄堂口那家,路过看到就买了。”
明楼记起一张脸,和气的中年人留着短短的唇髭,见人招呼总是面带三分笑。
“书铺把杂志摆在外面卖?”他不动声色地问。
自然不是的。
准备好的说辞被一一拆穿,瞒是瞒不过去了,明诚沉默片刻,终于承认:“是我问书铺老板买的。我常去那家书铺,就认识了他。老板姓林,人很好,知道我爱看哪些书专门给我留着,还经常介绍书给我,说我要什么书尽管去他那里,不买也可以借阅。林老板有好些朋友也常来书铺,他们在内堂聊天,我就在铺子里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