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我在故宫装喵的日子_作者:洛娜215(365)

2019-03-01 洛娜215 无限流

  果然没有枉费他在勘探队出发前让郭嘉选的地方。
  三国第一毒奶奶力深厚啊!
  他之前拿着舆图让郭嘉选了一个容易出矿的地方,和绝对不可能出矿的地方,郭嘉最熟悉的自然是颍川,他虽对夏安然口口声声说他是最幸运的人颇有些莫名,但是看在夏安然送上的点心份上还是颇为漫不经心得点了两处。
  正是颍川的最北和最南端,北端是嵩山,郭嘉定为可能出矿的地方。
  但是那里夏安然知道啊,嵩山在后世是旅游景点,那里就算有矿肯定也不是特别巨大的矿藏,否则他应当早就有了耳闻,那个地方直接被他排除,而最南段,正是舞阳。
  名字还挺好听的……这个地方河流资源也比较丰富,的确是有可能出现资源的地方,夏安然在诸葛亮出门前特地让他带上了大量的磁石,因为挖深井的过程中很容易就会将铁矿层给挖出来,带了磁石就能在挖井的过程中找一找有没有铁了。
  没想到!他们出发不过一月,估摸着到了地方摸准挖井的地方也不过七八日,就有了好消息。
  只是目前仍然不知道那里发现的铁矿是富铁还是贫铁矿,但是对于现在的曹军来说这都非常重要,而听到这一消息的荀彧也是无语的,他看着兴奋得就差满地蹦跶的夏景熙,一时间真不知道该下什么评论……
  算了,这个时候,只要露出微笑就好。
  就在夏安然带着工匠奔赴颍川的时候,有一队人入了昌邑城,为首之人须发尽白,年纪虽大却精神矍铄,面容和蔼慈祥,其眸中亦是闪耀着博知之光,叫人瞧了便知其绝非寻常老叟。
  此人正是司马徽,他此来正是为了图书馆内数本孤本而来,这几本正是兖州的几个世家拿出来,其中一本数法连蔡昭姬也不曾在蔡邕的藏书中见过。
  也就是这一本以及蔡邕的数本藏书引来了这位老先生。
  本来不是不可以让学生或者年轻人们来的,只是老先生实在等不及了,便趁着天气不错尚可行之时颠颠来到了昌邑。
  这座兖州的都郡因为兖州、豫州的刺史曹操驻扎在此,俨然成为了二州最为热闹的城市。
  刚刚入城,老人便将帘子掀了起来,看着城中往来的人民。
  一个城市治理的如何,看百姓的表情是最明显的答案。昌邑的百姓们表情轻松,走到半路上见到熟悉的人还会停下来闲聊。
  他们或是提着篮子,或是牵着幼童,街上行人谈不上摩肩擦踵,却也能用的上川流不息了。
  老人点点头,马车入城后便在中间道上行走,入城前便有小吏在他们排队的时候一一交代,入城后道路分为左右边,一律靠右行驶。他们第一次来昌邑还有些莫名其妙,进了城才知道,昌邑城的主干道被拓宽,一道可供两辆马车并行,若两边都靠右行驶,自然不容易发生冲撞。
  倒是个好办法。
  进城后行驶不过一炷香,马车便停了下来,老人被学生扶下了马车,他抬头一看,便是悬挂有“大汉图书馆”的二层建筑,房屋门口并无人排队,这和他听到的信息似乎是有些不太一样?他听说图书馆门口常大排长龙呢!
  在搀扶下,老人入了堂内,就见一年轻小吏见到他们隔着柜台便对二人拜了一拜,随后自柜台中走出,十分客气得说“老先生,今日的名额已经全数发完,《劝学》亦是已经全数被借出,老先生若要读书,明日还请赶早。”
  司马徽闻言稍稍一怔,他向着这位后生回礼,问道“敢问这位郎君,吾自颍川而来,听闻曾来图书馆拜读藏书的友人道,到了午后,会有学子出馆,届时是否可再放一次号?”
  小吏听他这般说,便知这位来前是做了功课的,也显然是冲着午后在放号的,他微微苦笑,道“老先生有所不知,您那友人定然是一月前来图书馆的。”
  见司马徽点头,他见此时无客人,便请这些风尘仆仆之人先行落座,为他们倒上茶水后,便耐心为他们解释“一月前,午后确有二三成学子需要归家,盖因馆内不允许饮饭,腹饥之时必须出馆,只是现下他们却是不需的,因为如今有了外卖。”
  “外,外卖是何物?”几人面面相觑。
  “老先生有所不知,图书馆馆内那时禁用饭食,只是学子实在腹饥难捱,又舍不得放下书,实在伤身,见此,刺史大人体谅,后来建了一个偏厅,同书馆不做直接连接,每到饭点便会有馒头还会有些简易面食供应,虽无珍馐,却也勉强能垫饥,只要求用饭完毕后需要洗净手才可重新入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