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我在故宫装喵的日子_作者:洛娜215(70)

2019-03-01 洛娜215 无限流

  老爹还在那,难道儿子能出来说,我爸说的不加税已经过时了,我要加了吗?
  另一就是商税,但是实话说,就他和薛蟠闲谈时得知的,本朝对商务采取不赞同也不反对的政策,但是对于商人家加的税务,却算不得轻啊。
  我国现代的生活必需品商税差不多在六个点到十一个点之间,除非是某些敏感货物,进口、出口还会视情况有退税,奢侈品的进口税这个就不必提,毕竟不是刚需。
  这是因为我国还是鼓励商业流通的。
  以商税代替农税,中国为了这一目的花了多久呢?
  ——自建国,到零六年,才在现代高速发展,在中国GDP年年递增的过程中完成。
  这一切自然不是轻易完成的,农业不用交税是一则是因为机械化、高产作物、化肥普及,我国自建国初,就是以农民养活城镇,养活工业,城镇成长后再反哺农民的策略前进,而随着农产品进口,机械化进步,商业起步、工业起步,一步步的,将税务的压力从农民的身上移开,放到了别的产业上。
  最终,自华夏有国家这个概念起就一直处于付出哺育国家状态的农民,终于能够成为了被工业、商业所反哺的产业了。
  走这一步,中国走了几千年。
  但是就这个时代而言,我国用几十年,走了西方几百年才完成的路,其中更是曾经爆发过无数的问题,自00年到06年前,经历过无数次的试探、扯皮、抗议、甚至还爆发过骚乱,最终,才真正掀开了反哺农业的新篇章。
  但是加商税,最大的敌人是谁呢?不是商人集团,而是官僚。
  本朝因为是个全新的朝代,世家的力道还没有彻底张开,但是历史上的清朝情况可是完全不同,皇帝不懂得开海禁的好处吗?不想从商税上挖块肉吗?
  当然不是,只是被驳回了而已。
  海禁一开,原本沿海地区走私的欢快的那些官僚利益受损。商税一加,商家背后的官僚利益受损。
  这庞大的利益链,就连皇帝都不敢轻易触动。
  那么,如果在本朝开放海禁扶持商业呢?
  弊大于利。
  华夏地大物博,但是你不得不承认,有些地方真的就是老天爷赏饭吃。比如沿海地区,比如有深港海域的地区,一旦开放海禁,那里的商业就会飞速发展,资本快速积累。
  很快就会出现海商家族、资本家族出现,有了大笔的资金财富,自然能供养大批的读书人,读书人通过科举进入朝廷,自成一脉。
  同时,大家族有了钱,自然会买土地,土地兼并就会出现。明末百姓困苦的原因之一,何尝不是因为土地兼并?简单来说,土地兼并就是,农民变成了帮别人种田拿工资的,还是临时工工资。大地主稳赚不赔,农民成了被剥削方。新中国为了避免走老路子,干脆土地全数归为国有,一刀劈断了财阀买地的路子。
  最后,这股势力一起,国家虽然在短时间内因为税收得到了一定的财富,但是这股势力要如何打破?
  没有办法解决吗?有的。就是一切归为国有。
  由国家出面进行海贸,打击走私。
  就如明朝后期出现的官商一般,他们不是商人,是官员,奉旨行商。
  这就是和市场经济完全违背的垄断产业。
  但是要达到这个程度,首先需要国家非常强势,每一代的领导人都能一如既往的强势、冷静、清醒得成为操纵着国家的舵手,这在现代可以办到,但是古代,你能指望一个王朝每个皇帝都是人才吗?能出现两三个惊才绝艳的就已经很好了,出现四五个就更是老天给这个皇朝续命了。
  就连一开始操纵好海贸的明朝,在末期不也出现了海盗横行走私屡禁不止的情况吗?
  为什么每一个朝代都针对商人?
  因为商人是能够最快积累资本、并且善于抱团的职业。
  有了钱,就会有权,钱权结合,就会成为王朝的心腹之患。
  南北贫富差距,东西贫富差距,是现代社会都没能解决的问题,何况本朝?
  夏安然没打算从商业下手答卷。
  这个领域他没有这个能力也没有这个胆量下手。
  他写的是农业。
  中国古代的农业有多厉害?在进入现代社会之前,华夏都是农业大国,但是这个农业大国强大到什么程度呢,华夏适合耕种的土地面积,仅占到全国面积的一半。
  集中在东部平原南部丘陵地区,对比几乎全国都适合耕种的印度,大部分都适合耕种的欧洲各国,自古,我国便是以一半的土地面积养活全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