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我在故宫装喵的日子_作者:洛娜215(862)

2019-03-01 洛娜215 无限流

  她的这一转换让赵祯面上跟着一愣,刘后又写了几个字后笑道“官家长于富贵,难怪不知此事,实则穷人家的孩子,多半是硬笔起步。”
  “择芦苇、竹子削出中空,可稍储墨,约莫能写四五字……偏远地方或是穷人家的孩子便是以此练字,”她在纸上一遛得写了一首小词后停手,然后笑道“这笔倒是有趣……一次取墨,可写几字?”
  “少则五十,多则上百。”赵祯的回答让刘娥沉默了一下,她最后轻轻叹气“官家既已知此笔有大用,又何必犹豫?”
  “皇娘,我……”
  “官家为大宋之主,当知世间无全事,优者为上,便当推之,何况官家今日来问我,何尝又不是已经做了决定。”
  “你来问哀家,可是以为哀家会阻你?”
  刘娥看着满脸“被猜中了”的年轻帝王轻轻一笑,这位大宋最尊贵的女子周身满是自信和高昂“官家,哀家不但不会阻止你,哀家还想问你讨上一些笔墨来赏人。”
  赵祯唇瓣一动,心知刘后这是要在女眷中下一把推力,他眸中的犹疑终是转为了坚定,“儿臣知晓了,今日便送些过来……”
  “谢,皇娘。”
  “你我之间,不必言谢。”刘娥继续沾了沾笔头,照着赵祯方才所说的技巧行之后又书写了几行字,面上淡淡“若官家还肯叫我一声皇娘,这个问题便不要去问李妃了。”
  她这一言让赵祯一愣,刘娥并未扭头,却似乎能够看见赵祯表情一般说道“李妃目短,定不可见官家此举背后的意思,你若问她,她只会反对,官家此时心中犹疑,不过平添烦恼罢了。”
  赵祯闻言沉默,最后也只是轻轻应了一句便告退。
  他最后还是点头了,如刘娥所料。
  作为一个文人,他并不想要给自己心爱的书法增加一个潜在的敌人,但作为一国帝王,他比谁都清楚这种可以节约书写时间的笔具对于国家运转而言意味着什么。
  更短的书写时间,更高的普及率,更方便携带的设备。
  虽然大宋如今都有追求复古之心,更有推崇繁复之礼的倾向,但是推动社会风气的,永远都是平民大众。
  这是赵祯从诸多史书上得来的教训。
  待到最好最坏的打算后,他又开始往最好的方向想了——在宋推广玻璃制品,当真能削弱辽的冶铁?
  这是否太一厢情愿了?
  若他问夏安然这个问题,夏安然也没办法给出确切答案,因为这个计划在后世很多国家被证明可行,但他不确定辽国是否会上当。
  自己国家的资源有限,必须将之投入到最为关键的生产上,至于挖矿、基础材料、民生用品,与其花费人力、资源去制造这些,不如采购——正是发达国家的作风。
  也因此,发展中国家常感觉被勒住咽喉,一方面发展中国家仰仗这些订单摄取经济资本,另一方面也因为这些中低产业的拖累,使之很难向高层次发展。
  这边是阳谋,也是世界法则。
  当然,也有稳扎稳打,在摄取资本的同时并不安,也不敢安于现状,一直用清醒的眼神看着这一切,并且抓住机会一飞冲天者。
  譬如美国。
  也譬如他的祖国。
  作者有话要说:  很多小说里面都写,进口羊毛,进口奶制品来悄无声息得拖垮游牧,历史告诉你们的确可行,很多国家都是这么被玩垮的,当然不足足是羊毛啊,针对国情不同,情况不同。也不独进口,也有出口。经济就是战争。
  羊是一种非常非常非常麻烦的动物,各种程度上。
  但是想要让羊养的好,毛毛长只能一代又一代的改良,并且改游牧为圈养,投喂肥嫩的草料,需要定下来修剪打理,而羊一旦圈养……咳咳。
  现在辽国和宋国接壤的地方在黄河沿岸。基本上黄河以北都归辽国,银川以西归西夏(党项)成都以西归吐蕃,云南那块归大理差不多就是这么个情况。
  所以北宋真的某种程度也能说了不起,他真的是以很少的土地养活着比唐朝差不多要翻倍的人口。
  在宋徽宗时期是2000万户,这个户是一个大单位,基本从爷爷辈到孙子辈全数涵盖,所以保守估计一亿人都是少的,当然,考虑到宋朝女子可以单独立户……呃,反正差不多吧,一亿人上下浮动。
  单单开封府就有100W,同时期的伦敦巴黎大概不到10W。
  再说一个数字,北宋似乎是各大朝代中唯一一个商税高于农税的国家,所以宋朝的农业空前发达,亩产是唐朝将近2倍,建国初期国内百废待兴之时,运用的就是宋朝传下来的传统农耕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