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侯爷那么软_作者:花落时听风雨(164)


  她在庄子里转了几圈,冬日里有些寒冷,冻得鼻尖发红。冬阳高升,洒在冬日里地面上,落下淡淡光辉。卫长宁恐自己在屋里惊醒先生,就只好自己出来走走。
  农家人起来得很早,这个时候多半要去下田,过年的时候,他们就会留在家里歇几日。现在太阳暖人,都成群结队地坐在空阔地地方晒太阳,说东家长、论西家短。
  卫长宁虽说是这片良田的主人,是第一次来这里,无人识得她,见她一身简单的袍服,只当是过路游玩的贵公子。
  有一妇人独自坐着,手中拿着衣服在补,卫长宁觉得她孤独,便走过去说话。妇人恰好是昨日牵着孩子回家的时候,见过卫长宁,知晓她的身份,忙惶恐站起来。
  卫长宁笑了笑,令她坐下,笑道:“孩子不在身边?”
  “不在,和她爹爹去叔伯家送节礼,我正好抽空将今年春衫做好。”妇人道,看着少年身上的衣袍,笑道:“公子这身衣裳简单,不是出自绣娘的手中,是夫人做的?”
  昨日里,她远远见到过与东家公子一同来的夫人,是最漂亮的,看人的眼光也是不同,没有端贵妇人的架子。
  卫长宁低头看着自己新袍服,深蓝色的没有多余的修饰,她摇首:“是铺子里做的。”
  妇人多大量一眼,不赞同这话:“铺子里的衣裳,料子不是最好的,绣得却是最好看的。公子身上这件恰好相反,必然不是铺子里做的。”
  卫长宁蓦地想起成亲第二日,说起君府的衣服不好,先生半日不理她,当时还奇怪得很,如果是先生亲做的,自己这般贬低,是人都会很生气。
  先生也是十分谨慎之人,若是成衣铺子里做的,这样的绣饰,先走必然也是不满意的,她一拍脑袋,与妇人匆匆道别,慌忙跑回庄子里。
  君琂方起榻,听到匆匆脚步声,觉得奇怪,眨眼的功夫,人就到跟前。
  一路跑回来,风吹得鼻尖通红,触手冰凉,君琂握着她的手,怪道:“去了哪里,怎地这般凉。”
  君琂方起榻,身上都是热的,卫长宁不好凑过去,且不好去问袍服的事,支支吾吾地说起令元安传信回府的事。
  “等我们回去再说。”君琂点点头,握着她冰冷的手就没有再放,替她捂了会,才命人去传膳食。她起来得很晚,近午时了,不好让卫长宁再跟着吃粥食,让人端了午膳过来。
  卫长宁贴心地给她盛碗羹汤,话题就在袍服上转,君琂被她绕住了,不懂她脑子里奇怪的想法。餐后,卫长宁忍不住了,便将妇人的话说出来。
  她凝视先生身上的衣物,绣纹繁复,针脚与她身上的也不同,伸手摸摸,诚恳道:“我知道错了。”
  君琂被她弄得哭笑不得,不欲纠结这个话题,当年婚事匆忙,她又不知代王的尺寸,才没有赶制。这次成亲是她筹谋,自然就有所准备,再者卫长宁若不喜欢,那便算了。
  她笑道:“错了,改吗?”
  “改,肯定改,我回去后就去找,不再压在箱底。”卫长宁认真道。
  君琂明白她在卧房里找过,为什么没有找到,原是压在不见天日的地方。她摸摸卫长宁的肩,弯弯唇角:“改了就好。”
  卫长宁喜不自禁,她喜欢这种被心上人牵挂的感觉,蹭蹭君琂的肩,低声哀求道:“明日回长安城,我们要去外祖父那里送节礼的。”
  “节礼在年前就送过去了,你勿要牵挂这些。”君琂轻轻地反驳,瞧着她明亮的眸子暗淡下去,使人心软,不忍拒绝她,道:“明日午后再回。”
  卫长宁听她应允方知,其实先生也很好说话的,只要撒撒娇,哄一哄,就可满足她。
  *****
  初三这日午后,君琂当真回长安。卫长宁乐不可支,喜得无法言喻。进入永昌巷口后,她就乐不出来了。
  靖王于初三设宴,他与两位兄长商议好,前两日是他二人设宴,初三轮到他。恰好探子禀报他,太傅回京。
  为显诚意,他亲自来迎。太傅性情清冷,不喜与人交涉,然许多文人谋士依旧愿意为她效命,这点,蔺相就不如他,亦或许太傅招揽人的手段高明。
  靖王一身锦衣宽袍,甚是清正,于寒风中等着君琂下车,上前将礼数摆得很好。他未开口,卫长宁的脸色就已经很差,君琂抿唇想笑,身旁人看靖王的眼色,像极了眼红十分想咬人的兔子。
  靖王将姿态放得很低,君琂道是身体不适,不好前去。靖王未多想,看向卫侍郎:“听说卫侍郎酒量很好,本王新得佳酿,卫侍郎移步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