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GL百合 > 国士成双gl_作者:西窗有月(162)
李明卿微微蹙眉。
细作能说成使臣,也可见其有多么厚颜了。
她慢慢地用玉著夹起一块肉片,放入口中细细品味。
方对蒙真道:“北夷每年派往京都的使臣少则三四百人,多则五六百人。上次被南楼扣押的人,触犯了京城律法,眼下已经在城外,带回来交给北夷处置。”
蒙真点头:“好。”
沈孟见此将天子国书呈上去:“北夷派兵攻打北境,于双方而言都是重创,西蜀新主继位,百废待兴,断不能——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最后八个字,仿佛戳中了蒙真的心一般。
蒙真把手里的东西交给身边的臣下:“有道理。”
“皇上有意削减北夷的岁赐,不如大王将太上皇送还京都,皇上若是高兴,如旧赏赐,岂不两全?”
蒙真近乎大喜,却又反应过来:“可是你们的国书上并未写明要将你们的太上皇接回去。”
坐在末席中的李熠——面色蓦地一白。
按常理而言,既然国书上没有写明了要接自己回去,如何又要送呢?
沈孟挑眉:“吾皇思虑深远,若是在国书上写明了让北夷把太上皇送回京都,北夷便是奉命行事,又如何亲善相交?”
李明卿嘴角微微扬起,目光不无嘉许——她倒是巧舌如簧。
沈孟清了清嗓子:“如今大王分文未取,不贪财物,将太上皇送回京都,如此气节,必然名垂青史,万世传颂。”
李焕坐在朝晖殿中,听见张告之上表道:“皇上,上皇已经到了洛镇,按照礼制,应先派京玑卫和礼部的官员出城至洛镇相迎,文武百官至京都外城拜迎,再有皇上亲自谒见,并将上皇送至处所,方是合宜。”
李焕在奏章上落下一行朱批,大殿上鸦雀无声,过了一会儿群臣等得有些焦灼之际,他方淡然道:“北境一战,劳民伤财,眼下自当厉行节俭,来人——”
众人正有些摸不清头脑之际,李焕继续道:“安排一辆马车,去将上皇接回来吧。”
张告之跪了下来:“皇上,这不合礼制……”
“礼制?”李焕笑起来,眼底却一片冰冷,犹似那北境的苦寒之冬,“朕尊兄长为太上皇,这还不合礼制吗?”
百官亦跪了下来:“请皇上三思。”
所有人屏声静气,以为皇上要大发雷霆之时,坐在盘龙椅上的人竟然淡淡地勾起唇角,从奏章中抽出一封信函,递给内官。
“你们自己看看。”
内官接过李焕的授意,将信函送到为首的老臣张告之手中,李焕噙着意思未明的笑意沉声道:“张大人可看到了?你们可看到了?礼制从简,是太上皇的意思,朕岂能违背?”
群臣愕然。
没有文武百官的朝拜,没有百姓的沿路迎接,没有任何仪仗,李熠身后紧跟着李明卿与沈孟,乘着一辆最为普通的马车,阔别数月之后终于又回到了京都城。
昔日高高在上的帝王面对着一片平静的京都北门,只觉得满目悲凉。
李明卿远远望过去,看见人群之中站了一个华服宫妇,神情难抑,潸然泪下。
那宫妇走到马车旁,行了礼,颤着声音对着车内的人唤了一声:“夫君……”
京城南郊一座荒废的行宫南苑,迎来了它新的主人——太上皇李熠。
一去北境七日有余,连日赶路,风尘仆仆,夏日的暑气在夜里未散尽,李明卿回到王府便匆匆去看了仍旧卧病在床的琅琊王。
昭瑜回到房中,帮着李明卿卸掉身上的钗环。
铜镜映着她清绝素净的面庞,多了几分憔悴的神色,昭瑜不由撇撇嘴道:“沈将军也真是的,临行前我还刻意托他,让他好生关照您……”
李明卿淡淡一笑:“昭瑜,我身上有些乏了。”
连日忧心,她确感身子不如从前。
昭瑜整理好了妆奁匣子道:“我帮郡主按一按身上,这样也能松泛些。”
她没有拒绝:“好。”
斜倚在榻上的人穿着一件月色的亵衣,柔和的长发随意地垂散在身侧,肩颈秀丽,宛若凝珠夺璨的白玉,露出一段皓腕,照入室内的月色落在她纤纤素手上,像在一寸一寸柔柔地吻着她的肌肤。
睡了片刻,她微微一动,觉察到有炙热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
睡眼朦胧,她看见一双宛若星河的美目正望着自己。
是她最熟悉不过的那双眼睛。
不由诧异道:“你怎么在我房中?”
“自然不是从正门走进来的。”沈云亭眯起眼睛,眉眼弯弯,像只狐狸一般,目光落在桌上的药碗上,柔声劝慰道,“把药喝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