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就是他说谎,肖敏出现在顾树歌身边不是偶然,是肖郁想要为女儿将来进入顾氏做准备,他说谎是因为他重颜面。
刘国华打开笔记本记了两笔,接着说:“至于肖敏回国,是肖郁要求的。英国这两个月来,发生了一起留学生失踪事件,到现在都没找回来,肖郁担心女儿的安全,把她强行叫了回来,按照肖敏本人的说法,她原本已经跟人约好打算去南半球过圣诞的。”
刘国华又翻出一份供词给沈眷看:“这几个人都是一个月前就跟肖敏约好了的,初步证实她的说法可信。”
这么看来,三个人里,只有肖敏是被动回来的。她的嫌疑最小。
沈眷思索了一会儿,问:“最后那名嫌疑人呢?”
“这个人叫刘文英,是个小开,家里开着不大不小的公司,但他比较特殊,第一个是案发当日,他在深圳,第二个,其他三人和顾小姐的关系只在于熟悉,或有点熟悉,但刘文英曾经追求过顾小姐,追求失败后,好几次在公开场合出言不逊,有怨怼的话语。这一点我们找了好几个人证实了,肖敏就说过,她曾经亲耳听到刘文英说顾小姐看不上他是眼光有问题,还说要不是家里条件好,他连看都不会看她一眼,说迟早要让她后悔,知道他的厉害。”
第四十二章
有些人就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顾树歌听见刘文英在背后这么说她,虽然意外,但不怎么震惊。
但沈眷生气了,顾树歌迅速看向她,沈眷眼中怒火燃烧,克制了一会儿,才问:“那他又是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回国?”
顾树歌悄悄地转头望向窗外,唇角掩饰不住地笑意。她喜欢看到沈眷维护她的样子。
“他学的计算机,国内有一家企业给他发了offer,他回国是准备工作的。”
让刘文英这么一个家里不差钱,够他浪,没什么心思花在学业上,四处把妹浪荡的富家子收到offer就马上回国,这家企业分量肯定不差,提供的职位也一定在刘文英的心理预期之上,以致他惊喜之下,马上就赶了回来。
刘国华说出了企业名字,确实是业内的巨头企业。
“这也太巧了。”沈眷说。
“确实巧,警方求证后,发现offer是假的,那家企业没有跟他有过任何接触,事实上,他的求职信在第一批筛选时,就出局了。”
顾树歌笑了一下,她看到沈眷的眼中也闪过了一抹笑意。顾树歌觉得这一定是幸灾乐祸的意思,更加开心了。
“收到假offer,可能是刘文英自导自演,也可能是凶手安排的,为的就是在这个时间让他回国,卷入案件。”
案情还不明晰,刘国华尽量用不偏不倚的语调论述,但还是能听出来,他倾向于后者,是凶手刻意安排。
他也发现了,于是解释了一句:“不管是审讯时刘文英的言行举止,还是从其他嫌疑人口中听到的描述,他的性格为人,都是典型的纨绔富二代。”
典型纨绔富二代的意思,就是没心机,没本事,偏偏自视甚高。
这样的人,要设一场这么精密的谋杀,是不大可能的。
沈眷没说赞同,也没说不赞同。
刘国华一开始勤勤恳恳地向沈眷报告调查进展,主要原因,是为了给委托者留下一个好印象,私家侦探和警察不同的地方在于,私家侦探会更在意自己的服务质量。
但案子查到现在,相对于在乎自己的服务质量,更重要的是他发现了沈眷总能提供一些重要线索。
比如,她知道木子清楚受害者回国的事情。
比如,受害者在英国已经遭受过一场状似谋杀的意外。
他的猜测是,要么沈女士这边还有别的团队在调查,要么是受害者生前和沈女士无话不谈,生活中的各种细节都提起过,所以沈女士很了解受害者的生活环境,交际圈子。
他的猜测不算完全错误,只是顾树歌并不是生前和沈眷无话不谈,而是死后才把自己知道的事,告诉她的。
“现在所有的想法都只是推测,他们四个人的每一句话都有可能是谎言,警方已经在收集更多的证据,证实他们说的是实话还是谎言。”
目前掌握到的都只是嫌疑人的一面之词,哪怕证实过是真实的话语,也不一定是真的。
比如周拓是追随心仪对象的步伐回国的。这一点经过同学、朋友和那位心仪对象的确认,周拓近期确实追人追得很辛苦,几乎毫无尊严可言,对方说什么,他就做什么。
可是,这样有可能是周拓知道这位心仪对象会在那段时间回国,特意选择的她,目的是将自己回国的原因合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