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饿,那就晚上多吃点,或者是带个馒头什么的,身边的人都知道,他想家,也顾家。
来上海之后,第一次给家里打电话,张向东就哭了,隔得这么远,有认识的人在这里,那也不是家。
别人都是累的不行了,吃点好的,晚上吃点肉,点个菜什么的,他也吃,但是时候少,泡面攒了那么多。
正好有人回来,就托人带回来了,人家也愿意带着,大家都是一样的,谁也不会看不起谁。
一年回家的次数一两次,工友回去带点东西,大家伙儿都很乐意,都是个安慰。
马永红没跟慢慢说过,她听着电话那边张向东说话的语气不对,知道大概是哭了,凶巴巴的,“哭什么哭,大男人你哭什么,过年不就回来了,也没有几个月了。”
“别哭了,干活儿去吧。”
挂了电话,自己就回家了,是在小卖部里面打电话的,家里没有电话,出了小卖部,她也没哭,到了家里的时候,等着慢慢睡了,她睡不着,看着漆黑的窗户外面。
翻个身,头一歪,眼泪就下来了。
给人家装卸的时候,船老板都瘦给消费的,不多,一块两块的,还有大方的给个五块钱,上海人精明的很,很是会算账,也很是小气了。
都是给硬币的,张向东就是个很仔细的人,他找了报纸来,然后给包起来,一条一条的。
过年的时候就回家了,他带着一大包的零食,离开上海之前,他去了超市里面买东西,买的都是零食,小孩子吃的薯片,就连饮料可乐都有。
然后不嫌辛苦,背着回家了,到了家门口。
慢慢就蹲在地上,看着他一样一样的摆出来,然后分开,“这些,是给青青的。”
慢慢也不觉得不高兴,她不管顾青青有没有,反正这次她有,也不哭闹,很有分享的精神了。
买回来的都是没吃过的,你说这些东西,难道县里面的大超市里面没有吗?
应该有,回来买也方便,可是感觉不一样。
一个想家的人,一个人在外面漂泊打拼的人,他也会孤单,也会很想家。
想着家里人有没有吃过这个东西,想着家里的孩子会不会也喜欢这个,尝尝鲜,买这些东西,没有多少钱,可是能缓解一个人对家人的想念。
哪怕就是买个苹果回来,感觉是经历过的人才知道的。
直到慢慢长大了,一个人在外面的时候,她手里无论是多有钱,也喜欢这么干,才理解了这一种举动的后面到底意味着是什么。
“干的好不好啊?”
“行啊,就是累点。”
二舅点点头,在哪儿不是累呢,趁着年轻还是要多赚点钱的,二舅这个人特别能干,不怕吃苦,“你看,我去行不行啊?”
“怎么不行啊,你要是想去,就去。”
张向东攒下来钱了,二舅打听着,觉得很好,心动了,想着也去跟着干。
家里面种地,是没什么出路的,孩子也大了,上学又不好,调皮捣蛋什么都会,人结婚有了孩子,就得为未来多想想。
慢慢穿着新衣服,她今年买了新衣服新鞋子,红扑扑的,看着人越发的白白净净的,跟二舅家里的表哥一起玩。
小名就大万,什么都爱,对学习以外的所有事情都感兴趣,比慢慢大不少岁数。
但是也没什么当哥哥的自觉,一拳打在慢慢的身上,不疼,笑着问她,“疼不疼?”
慢慢就点头,“有点疼。”
表哥实在是恶劣了,“疼就再打一下。”
打完了,然后又问,“疼不疼?”
慢慢就长了心眼了,“不疼。”
表哥笑的就更疯狂了,加大了力气又来了一下,那是真疼了。
你就看性子是真的很恶劣的,软硬不吃的一个人,慢慢真疼了,眨眨眼睛,张开嘴巴就开始哭了。
二舅妈嗓门大的很,对儿子也是看够了,上口就是骂,姥姥对着这个孙子,也是气死了,“你再欺负你妹妹,动手你小心点儿,我让你爸爸揍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