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写的?”
温岭远却不说。
宁樨凑近去看落款,篆体的印章实则比字好认,她惊讶,“是你写的啊?”
“写得不好,爷爷擅自装裱挂上,也不让我摘。”
“这也叫不好吗?”宁樨想到自己狗刨一样的字,自惭形秽,“练了多久?”
“忘了。反正挨过不少打。”
宁樨被逗笑,“我不信。”
“真的,虽然多半是替我哥顶罪。”
“你也有这么像普通人的时候。”
“我原本就是普通人。”
宁樨眨一下眼,“你给人不像有七情六欲的印象。”
温岭远笑一笑,也不多辩解,“走吧。”
经过药房的时候,宁樨猜想,那些贴在抽屉外侧的标签,多半也可能是温岭远写的。
她边走边回头看,没注意温岭远已经走出去,打起的布帘落下,差点扫到她的脸,没自觉“呀”了一声。
“小心。”温岭远退后一步,赶紧又将布帘掀起,“打到了?”
“没有。”宁樨一低头走过。
落后温岭远一步多,穿过大堂的时候,宁樨突发奇想地跳了一下。跳起来,恰好与温岭远一样高。
温岭远转头的时候她已经落地,于是略感莫名,“……怎么了?”
她抿唇一笑,“没有呀。”
阿婆等很久,问她怎么今天学校放学这样迟。
“老师拖了一下堂。”宁樨摸摸鼻子,拿起搭在椅背上的线衣外套给阿婆穿上,圆形的扣子,一粒粒扣拢。秋天的晚上天气凉,今天又起了风,怕她受凉。
温岭远照例将两人送到路边,打上车才往回走。
宁樨同他挥手,“温叔叔,我们走啦。”
温岭远一步退回路牙上,点头,“嗯”了一声。
等车开出去,宁樨对阿婆说,“温叔叔希望您后面几天继续在医馆帮忙。”
阿婆很高兴,“帮到什么时候?只要不给小温添麻烦。”
“不添麻烦的,他说您很有耐心,又细致,比毛毛躁躁的年轻人干得更好。”避开了期限的问题没有回答,等宁治东回来再说吧。有一个瞬间,宁樨发现自己竟然不那么希望宁治东回来了,起码,不要回来得那么快。
每当闲下来,池小园就会温习她必做的功课,泡在药房里辨识药材。抽屉的位置都有讲究,并不是胡乱排列。
温岭远对她的要求是:不论他报出哪一味药,她都能脱口报出它的位置、入药部位、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配伍和禁忌。
“细辛,横三竖六。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汉城细辛或华细辛的干燥根和根茎;辛,温,有小毒;归心、肺、肾经;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本草经集注》有云……[注]”
正闷头低诵,听见外面有脚步声,掀布帘一看,是宁樨和她阿婆。手里提着医院影像科的资料袋,应该是拿到核磁共振的结果了。
“还好吗?医生怎么说?”
“骨科的医生开了一个治疗方案,让我去找疼痛科的医生。”
池小园愣一下,笑了,“一般医院的疼痛科,都是……”
宁樨点点头,“嗯,针灸、拔罐、艾灸……”跟青杏堂有什么区别?
“大家有偏见,觉得中医的一切都是骗人的。”池小园耸耸肩,“但是现在NBA的球星都在用拔罐和针灸治疗伤病。”
宁樨承认自己过去也是持有偏见的一员,但是阿婆似乎很享受每天过来做针灸,说每做一次感觉脖子轻一分。她是实用主义者,如果阿婆觉得效果,她没有任何意见。
池小园把自己做的巴掌大的一本厚厚的笔记本揣进白大褂的口袋里,站起身来,“温叔叔今天没有来,我让别的医生给阿婆做针灸吧。”
宁樨愣一下,“他去哪儿了?”
“去参加一个交流会,原本是邀请的太爷爷,太爷爷不愿意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