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对孙媳妇本身是满意的,商人的身份低了一点也是事实。
她亲弟弟要是有本事,让皇帝稍稍提拔一下,能扶起来就太好了。
太后会提起这事,钱玉嫃心里挺意外的,就连万嬷嬷都说太后娘娘本来不用过问这些,是上心了才会提起来说。再想想太后说那个话,等同于明示,钱宗宝要是废物就不说了,只要能凭本事闯到殿试这关,不愁没有露头的机会。
钱玉嫃心里既高兴,又说不上是什么滋味。
她想着自己能安安稳稳待在燕王府里做世子妃,凭的只是谢士洲喜欢她,愿意护她。太后皇上王爷他们疼的是谢士洲,疼他就舍不得看他伤心难过,这才接受了自己。
要说太后一点儿也不介意,也是假话。
只是她老人家分得清轻重,知道什么事做不得。
这孙媳妇必须得认,若介意她出身,就想法子提拔。她家里只要有一个本事好的,要扶起来不难,现在朝堂上站的有些三代以前也是贫农,只要扶得起来,他非但不是笑话,说出去还挺励志的。
后来钱玉嫃将这事告诉弟弟宗宝,说太后娘娘都知道他在国子监读书,让好好读,争口气啊。
钱宗宝本来在等这届应试那几个熟人的成绩出来,听到这个人就一懵。
“太后娘娘提到我?提我作甚?”
“因为太后疼你姐夫,就希望同你姐夫有关的所有事都往好的方面走,明白了吗?”
明白了,明白之后压力又大了一点。
以前想着他努力一点姐姐就轻松一点,现在得知太后娘娘都有关注他,连太后都关注了,燕王能不关注?
本来一身轻松,忽然变成负重前行。
这样也好,早点知道才有时间去拼,要是临考前知道那就该自闭了。
家里的来信是在见过钱宗宝之后才收到的,展开之前就想到这么快来信搞不好又同唐瑶有关,一目十行扫下来,还真是!
他爹说唐瑶跟个外省来谈生意的搅和在一起,绿了陈二爷。陈二爷兴许是顾忌钱家这层没让她吃皮肉苦,直接将一大一小全退货了。
这事在蓉城闹得沸沸扬扬,不知道会不会间接影响到女儿,故而写封信来,让她心里有个数。 这两年间经历的大事件太多, 再说她早有准备,很难对信上写的关于唐瑶绿了陈二爷这事生出太大反应。
这事儿吧, 年前从陈六的来信里知道的时候钱玉嫃还惊讶了一下,后来闲着没事想了想, 唐瑶会走到这一步, 不让人意外。
她从来不是死心塌地对某一个好的人, 以前就爱随风摆荡。做妾的滋味不好, 陈二爷那样恐怕方方面面都满足不了她,这时来个她喜欢的, 跟人搅一起并不奇怪。
钱玉嫃好奇陈家怎么发现的,信上没写, 根据信上写的只知道那孩子生下来了,是个儿子。钱玉嫃瞎猜了一通,该不会孩子生下来像极了奸夫?
那么小,也看不出什么啊。
要是相公在府上,还有个人一起说说,偏谢士洲随驾出京了, 没人陪她唠钱玉嫃瞎想了一通之后将书信收起来。
层次不同了, 她越发不把这些事放进心里,家里还担心这些给人知道会不会让她面上无光,钱玉嫃压根不信事情能传到京城。
距离这么远, 谁见天没事盯着那头?
唯一不费力气就能得到情报并且能轻松传进京中的是庞大人, 他有脑子就不会干这种事。
即便是站对立面想搞她, 散播这种消息顶多让她落个面子, 没有实际效用。毕竟谁家都有丢人现眼的亲戚,品行不端早不来往的表姐给人做妾被人退货也不关她钱玉嫃的事。
钱玉嫃在后来的回信中写道,除非她跑来京城了,其他那些消息不用再送,早不将她看做一家子,也没人关心她过得如何。
钱玉嫃对唐瑶一贯是躲瘟神的态度,她大伯家的玉敏妹妹则不同。
想当初钱玉敏会动了嫁给陈六的心,基础是备选太多挑花眼也挑不出,正好曹氏提到陈家有那个意思,钱玉敏是小肚鸡肠作祟,她很乐意跟唐瑶生活在一个屋檐底下,乐得看以前瞧不上自己的如今在苦海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