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只是找人在宫里散布了一些话。
说燕王世子妃命那么好,头胎生个女儿是仙女下凡,要是她又怀上儿子,会不会有什么更大的来历。
上一次的谣言攻势失败了,这回她选了更高级的做法,就是捧杀。
这些话在宫里传,是想让皇上听见,让皇上猜忌防备燕王。
只有燕王的地位被动摇了,才能扳倒他儿子以及儿媳妇。
这些话确实传到皇上耳中,皇上转身还跟燕王提了,燕王表现得特别坦荡,说钱氏要是真有那本事就好了,生个文曲星能协助皇上打理好朝廷事务,生个武曲星能开疆拓土镇守四方……文或者武都能为朝廷献一份力,这不是天大的好事情吗?
燕王还说呢,他认回亲儿子之后还怕教不好他回头让王府败他手里了,孙子有本事好,到闭眼那天他能安安心心走,不至于到地下还得牵挂着地上的人。
贤妃打得一手好算盘,却让燕王轻松化解了危机。该说皇上本来也没怀疑他一母同胞的兄弟,假使燕王有反心,他早该死了,死了不知道多少回,还能好好的当这个皇帝?
谋划这么一场,结果收效全无,贤妃对外还得维持她贤良淑德的人设,只能在背后生闷气。
人年轻的时候生气没感觉,有点岁数了生气就容易带出毛病。
这会儿又是六七月份了,正是一年中的酷暑时节,天热就心烦,生着闷气心更烦,吃不好睡不香的十天半个月下来身体都垮了不少。
贤妃没让钱玉嫃吃上一丁点苦头,反倒是自己受够了罪。
这都不算什么,最惨还在于皇上没怀疑燕王,反倒怀疑有人想挑拨他跟燕王之间的兄弟情,以为让他生出猜忌,寒了燕王的心,兄弟反目,这样就能给某些人空子钻。
做皇帝的谁不多疑?
皇上确实一点儿也没怀疑燕王,他把矛头对准了传那个话的,觉得背后这人才是狼子野心。
宫里的事,除非皇上无心过问,只要他有心想查肯定能发现一些蛛丝马迹。
贤妃布局再深,皇上的人耐着性子蹲伏顺藤摸瓜还是查到点东西。
查到以后,这些就被呈到御前。
皇帝看过之后,没急着做什么,而是想了很久。想的是贤妃这么做到底是因为瑜哥儿的死恨上燕王府,还是想搅浑一潭子水,让老三混在其中捡漏。
他不确定,准备耐着性子看看,看明白再说。 能坐上皇位的哪个沉不住气?
皇上怀疑了一圈, 贤妃还不知道当今圣上已将矛头对准她, 并陷入到你是想夺朕皇位还是害朕兄弟的疑惑之中。
因对贤妃有疑,他连带对越王都多了两分关注,这一关注不得了,又招来新的问题。
七皇子早两年受谢士洲点拨,又得到皇上准许, 在京里搞了个销金窟出来,引京中豪商来送钱的同时为皇上观察京中格局。
经常去光顾的官员他都记了一笔, 每旬皇上会收到一份密折。
越王当然去过,京里很多王都受邀去那头耍过, 他一不是三天两头的去,二没在那头豪掷千金,按说不至于被怀疑。
惹上麻烦是为什么?
越王打起销金窟的主意, 变着法想挖出背后东家,还让台面上的负责人递过话, 甚至暗示他们要在京中立足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别以为背后有个当官的撑腰就能高枕无忧。话里的意思你若给脸不要惹恼了本王,你想赚钱?等着关门吧你!
越王是皇帝的儿子, 七皇子也是。
越王他娘是贤妃,七皇子他娘还是丽妃呢。
谁怕谁啊?
最先听到这话七皇子没太往心上去,好奇背后东家的人也不是一两个,明着暗着打听的太多了。满京城都看着的,这玩意儿忒能挣钱,他们当然想知道钱都进了谁的荷包, 会不会对自己造成威胁。
别人因为把不准那背后站着谁,都没贸然出手。
越王盘算过,据他分析背后的东家既不可能是太子,也不可能是燕王之流,除了这两方其他那些不足为惧。这样分析过后,越王成了送出来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