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畔呢喃_作者:墨西柯(20)

2020-01-06 墨西柯

    “教练,我不想练撑杆跳了,我想跳高。”沈轻第一次这么正式的跟刘教练说话。

    刘教练别看是四十好几的单身汉,平日里收拾队员非常利索,要求也非常严苛,却是一个非常尊重每一名队员的教练。

    他立即严肃下来,看着沈轻问:“突然改项目,这太草率了。”

    “当时把我从篮球队挖过来的时候,您怎么不这么说?”

    “那个时候你才多大!”

    沈轻是被刘教练挖墙脚挖来的。

    他原来是业余体校篮球队的,篮球打得不错,弹跳力惊人。刘教练看中了沈轻的弹跳力,软磨硬泡,各种方法尝试后把沈轻给挖过来了。

    还因此得罪了篮球队的教练。

    他们初期都会进行训练,比如跳高、跳远、三级跳以及撑杆跳,每一项进行训练之后,田径队的教练给予评分。

    综合考虑,结合运动员自己的意愿,会给他们确定一个最终的项目。

    沈轻和杨楠都是撑杆跳方面比较出色的。

    刘教练看沈轻都回来了,也知道沈轻估计是认真的,于是又问:“你到底是怎么想的?”

    “我当时小,中二,也没有定性,就想着有人挖我肯定是我牛逼,后来进田径队我也没后悔,我确实挺喜欢的。定项目的时候想的也简单,你们觉得我合适,杨楠也选了撑杆跳,我和他又老比着来,就也跟着去撑杆跳了。”

    “现在长大了明白过味了?”

    沈轻点了点头,没了平日里浮躁的样子,第一次认认真真地谈自己的想法:“这次争取去省队的事情我也知道很重要,也知道如果进去了,估计再换项目就难了。我还在住校的时候夜里一个人练过,我觉得,我还是喜欢跳高。”

    “你自己偷偷练过?”

    “嗯。”

    “历史最好成绩?”

    “目前是两米一。”

    刘教练立即站起身来,带着沈轻往训练馆走:“跳给我看。”

    “好。”

    跳高项目,国家一级运动员男子的标准是两米。

    高度到达两米二七,就是国际级别了。

    你都两米一了,我还留得住你?

    沈轻到了馆里就有点虚了,他有段日子没正儿八经地在教练面前跳高了。

    他之前自己练,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超过两米一就去跟教练说。

    他尝试了很多次,就成功了那么一次。

    刘教练也没让他第一次跳很高,一米六,三级运动员标准。很多比赛里,跳高项目起跳高度就一米七了。

    一米六在他们看来,就是入门级别。

    沈轻看了看之后,轻而易举地跳了过去。

    这个跳跃不会让刘教练惊讶,毕竟沈轻没有这弹跳力,他也不会舍弃老脸去篮球队挖人。

    第二次,一米八三,二级运动员标准。

    沈轻跳了一次后碰杆了。

    沈轻立即就慌了。

    刘教练难得没骂人,重新固定好杆子耐心地说道:“别有心理压力,再来一次。”

    跳高的助跑方式大体可以分为三种,最常用的,也是沈轻之前用的是J形助跑。水平比较高且训练时间长的运动员,会使用外展形的助跑技术。

    助跑,为的是与地面产生反作用力,让跳高的运动员身体向内倾斜,远离横杆。

    这种技巧的运用,也需要一次次的磨练。

    这一次,沈轻用了外展助跑。

    刘教练双手环胸继续看,眼睛盯着沈轻助跑的动作,习惯性地提醒:“放脚。”

    几乎是同时,最为恰当的时间沈轻放脚,接着跃了过去。

    第三次,直接调到了两米。

    “就是刚才的感觉,动作很标准,再来一次。”刘教练这样说道。

    沈轻点了点头,接着助跑跳跃,顺利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