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还站在梯子上,眉毛倒竖,居高临下地呵斥道:“你们是哪里来的婆子,别人家的院门,不晓得差人通传一声,说进就进,还有没有点教养规矩了?!”
“思绿姑娘别恼,是我让她们抬进来的。”
门口又进来一个年轻貌美的丫鬟,笑意盈盈,“这是我们姑娘特地吩咐了要给四姑娘送来的。”
她弯腰掀开筐子上的布帘:“是打南边儿琼州来的杧果,这东西坏的快,运十筐上京,纵使是快马加鞭,也要坏五筐。多亏了蒲公子今年送的多,如今也有小半车到府上了呢。这杧果可甜的很,我们姑娘知道四姑娘一向爱吃这个,马车刚卸了货,就命我给四姑娘送一大筐子来尝尝。顺便问问四姑娘身子好些没有,若是还难受,蒲公子也送了一车药材茶叶来,蒲公子说,今年夏日日头格外毒,正好琼州那边的茶叶药材,对消暑都有奇效,就一下子送了好些来。若四姑娘有什么需要的,我们姑娘让尽管提就是。”
这丫鬟是三姑娘身边的大丫鬟六喜,自打二老爷袭了爵,府里头的序齿就不再混着排了,老爱和宜臻掐尖儿的五姐姐,就变成了府里头的三姑娘。
当然,三姑娘序齿虽变了,性格却还是和幼时一模一样,什么都爱和人比几分,她身边的丫鬟更甚,哪怕去大厨房领碗腊八粥,也要争个头一份。
就像这会子,思绿都还没怎么问,六喜就叭叭叭说了一串话,蒲公子蒲公子的,一口一个蒲公子,生怕人不知道这些稀罕的杧果是她家姑娘的未婚夫送来的。
六喜嗓门高,又特地要说与人听,莫说是思绿和小枣,便是连屋里头的半青,都听得一清二楚。
她跟在宜臻身边久了,一听这话头就知道,是三姑娘又开始作妖,在自己姑娘养病的时候,故意要拿娃娃亲这“伤心事儿”来刺她一刺。
可惜了。
府里头除了三少爷,谁都不知晓,整个伯爵府里,最中意这桩婚事的人,只怕就是四姑娘自己。
她舀了一碗冰过的绿豆汤到姑娘面前,嗤笑道:“当是什么呢,不过就一筐子杧果罢了,咱们早半旬前就吃腻了,三姑娘还当什么宝贝似的,大老远巴巴儿地送来,真是让人笑掉大牙了。”
确实,打从宜臻打算搬到京郊庄子休养,不用再顾及府里其他人,她就开始写信跟她“南边的亲戚”要吃的。
她“南边的亲戚”是个富足的果农,一年四季都能产出许多果子,有宜臻见过的也有宜臻没见过的,都不知道对方是怎么寻来的这么多新奇种子。
譬如杧果这样的土果子,早在一两个月前,琼州等地就陆陆续续成熟了,她写了封信给她亲戚,死乞白赖地求对方给她买些来,她可以多付一份车马跑腿费。
她亲戚回了封信叫她多念些书,有空做些算题,不要成日里就知道惦记些吃食,让人瞧不起。
然后就开始一车又一车地给她运果子。
果农亲戚运来的果子刻意采摘的早了些,快马加鞭一路,送到庄子里时,正巧放熟,甜度很清口,因为运输时舍得制冰,果肉也不至于过软。
宜臻当时一狠气独吃了整两筐。
连着几天杧果糖酪,冰镇杧果,杧果雪泡,吃到最后彻底吃伤了,剩下的一车果子,怕坏,又怕送回府里太招摇,也不好解释,只能分给底下人,又送了亲近的手帕交几小筐。
饶是这样,还是没能吃完,现如今庄子的冰窖旁还放着几篮,结果三姐姐又差人送来一筐,宜臻简直脑仁疼。
偏偏六喜还在院子里高声请安,非要送她家姑娘亲手做的冰酥酪进屋来给四姑娘尝尝。
宜臻意兴阑珊地朝半青摆摆手:“你去说罢。”
“那碗冰酥酪?”
“你喝罢。”
半青笑着轻轻一福身,就掀开帘子出去了。
“六喜姐姐,辛苦你大老远的送了这么一筐子果子来,只是姑娘昨夜贪凉多放了些冰,受了凉,身子又有些不好了,也不好见客。你放心,三姑娘对我们姑娘的心,我们姑娘都知道,在心里记着呢。这果子在日头下晒着可要晒坏了,我先送去厨房,你在这别庄里歇息歇息,晚上我与思绿请你吃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