呸,这还用选吗?
沈尧马上笑了,伸手去勾他的肩:“大师兄见笑,见谅。”
常言道好汉不吃眼前亏,识时务者为俊杰,敬酒不吃就该吃罚酒。
沈尧深知这些道理,也懂得罚跪祠堂的苦处。
他加大几分手劲,揽着卫凌风的肩膀:“我年轻不懂事,做了一些犯浑的事。经由师兄提点,才明白自己大错特错,诚如师兄所言,我编故事诓人,你出老千糊弄我,这其实是一个道理,多谢师兄让我幡然醒悟。”
言罢,沈尧揽紧了卫凌风,总结道:“从今往后,我再不敢胡编乱造,定当潜心钻研医术,向师兄看齐,向师兄学习,嘿嘿。”
他干笑两声,又离卫凌风极近。
窗户蒙了一层纸,映得树荫照拂,午后不闻鸟啼,但显沉谧安静。
有那么一瞬,卫凌风不说话,沈尧也没开口。
沈尧随意看他一眼,忽见他衣领微乱,发带松散,多半是被自己拽的。
沈尧好像抽了风,猛然撤回了手。
“你能这么想,再好不过,”卫凌风指点道,“不过你不必向我看齐,如果你愿意把心思放在正路上,总有一天能超过我。等到那个时候,你就是丹医派最杰出的弟子,江湖上最负盛名的侠士。”
沈尧闻言,信以为真。
在他十八岁那一年,山下来了一位妇人。
妇人约莫五十有余,带着儿子上山求医,沈尧开门的那一瞬,妇人掩面站在台阶前,尚未开口已是泣不成声。
当晚,她带着儿子借宿在别院。
这位妇人乃是京城人士,此番不远千里而来,只为了给她儿子看病。妇人的丈夫去世得早,她独自抚养儿子成人,哪知儿子忽然染上恶疾,整个京城无人敢医。
夜里蝉虫嘶鸣,月落萤火,妇人带着几名家仆在庭中拜见丹医派的掌门——也就是沈尧的师父。
比起今天一早,妇人的声音已经平静了很多:“我听闻贵派……卫凌风公子的大名,所以带着犬子上门求医。犬子高烧不退,后背起疮,我遍访名医无门,日夜辗转难眠,直到偶然听说卫公子的事迹,这才知道原来卫公子救治过相同症状的病人。”
此话一出,沈尧后背发凉。
只因卫凌风从没救治过相同病症的患者。
那患者的由来,全是沈尧一手胡扯。沈尧从前胡扯的时候,特意把几种怪病的症状集合到一个人的头上,就是为了避免雷同。
哪里想到,天下之大,竟然真的冒出一个症状相同的病人。
然而沈尧的师父只当那妇人所言非虚,况且卫凌风确实是他的得意门生。所以等那位妇人说完,师父便道:“夫人稍等,我这就让小徒给令公子诊脉。”
没过多久,卫凌风来了。
他与沈尧擦肩而过,径直走入了厢房。
沈尧和其他几位师兄守在门外,也不敢在这时候去歇息。
彼时月明星稀,落叶无声,墙上浮影渐高,室内灯盏未明。
沈尧小声嘀咕:“大师兄已经来了,为何师父还要亲自看诊?这位妇人,有什么天大的来头吗?”
另一位师兄答道:“这位妇人乃是前任武林盟主的遗孀,她的儿子……我不用说,你也知道是谁了吧。”
沈尧闻言大骇。
初见那妇人头戴朱璎宝钗,一身锦衣华服,沈尧尚且以为,她是某位官家贵人。不曾想她竟然出身武林名门,丈夫是已故的前任盟主,儿子是鼎鼎有名的江湖豪侠。
她的儿子全名楚开容,年纪大概二十岁出头,师承东和派的空无大师。楚开容踏入江湖第一日,便以一人之力单挑满山匪寇。
自那以后,他声名鹊起,人送外号“楚一斩”,一斩之下必取人命。
沈尧忍不住问:“习武之人注重调理内息,多半身强体壮,楚一斩怎么会沦落到身染恶疾,无人敢医的地步?”
站在一旁的师兄道:“也许不一定是患了病,而是中了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