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就算知道宋时月此刻是游刃有余,就算这样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多次,于念冰依旧管不住自己的心直直地被吊起来, 满心满地地担心那个胆大妄为的人。便是屋里头宁初阳出来接了她手上的盆走,于念冰都没发觉。
直到宋时月提着小筐,满载而归地从半堵墙高的地方跳了下来,于念冰才收回了目光,强装无事般进了屋子。
悬了许久的心,紧绷到酸涩……
而在于念冰背后,是宋时月望过来的目光,定定地停在了她刚才驻足许久的地方。
宋时月提着小筐,走回杂物房这边,走到于念冰的脚步声刚才久久停下的地方,不自觉地转身回望。
从这个角度……
宋时月默默地收下了于念冰一如既往的关心,然后用空着的手揉了揉心脏,接着马不停蹄地从杂物房的外墙攀了上去。
原本,宋时月想着,拆了东墙补西墙,用对面准备废弃掉的屋子上的瓦片,来补这边的,正是合适。
只是等这边攀上去,宋时月却是恰看到了另一边残破的原本的卧室和厨房,因为墙面倒了不少,所以上面的瓦也掉了许多,厨房的半个屋顶都已经没了。
这瓦……
宋时月看了看手上的小筐,又看了看只有零星漏洞的杂物房顶,改了主意。
在宋时月提着金属刀和空筐子在坡下的林子里努力时,清理屋子的其他人也有了较大的进展。
大铁锅里的水滚了几轮之后,经过了刀刮水冲的墙面,已经看不出底色的腻子和大片的霉斑一起被去了个干净,露出了里头大大小小的石头堆垒起来的墙面。
这边石头的墙体,反而要比原先卧室和厨房用的砖墙好打理。就这么刀刮水冲的,很快就显出了石头原本的颜色,显出了几分清爽。
而湿了水的地面,被几人用树枝树叶捆起来的简易扫把混着水扫了又扫,虽然还没能如墙面那般让人满意,但是之前腐木烂麻袋的痕迹总算是轻了一些。
在大家齐心协力,把屋子里的墙体与地面收拾得能看时,宋时月才提着小筐回来。
冯芊芊在宋时月走过时,伸了头看了一眼,半晌没合上嘴。
之前宋时月抱着冯芊芊在旧屋间里外转悠时,还问了她烧砖制瓦的事情。
很可惜,冯芊芊当初玩的始终是个模型,就算从搭地基开始就是亲力亲为,但是材料总是手工包里分门别类准备好了的。从小砖头到小瓦片,精致可爱,当初让冯芊芊爱不释手了很久。
要是冯芊芊早知道有今天,一定不买带材料包的模型玩,必须从建窑开始啊。
冯芊芊本以为“建房”经验还不如自己的宋时月应该已经放弃了制砖造瓦,只能就地取材七平八凑地搞了。
谁能想到呢,刚才冯芊芊可是看得真真的,宋时月坡下的林子里走一圈,回来提着的小筐里,那是满满一筐的……木瓦啊。
从手杖到碗筷,从架树板子到躺椅,冯芊芊已经基本接受了木头在宋时月手中可发挥的多用性。
但是这么一会儿工夫,这么多惟妙惟肖的木瓦……半拱形得多难做啊……
橡皮泥也不可能做这么快吧!
冯芊芊有些承受不住这种操作,忍不住地往椅背上靠了靠,目光扫到了旁边自己刚做好的一个半的小藤盒,一下又坐正了起来。
不行,宋时月都这么厉害了,自己也要努力一点啊!
且不提冯芊芊被宋时月一刺激,早晨被n连击后消沉下去的精神又反弹回来不少。
就说此时星网上围观了宋时月削出一筐子木瓦的观众,才真是……再一次地跪了。
削木头比削萝卜皮还轻松迅速,除了宋时月,还能有谁!
只是各种赞叹铺了满屏的时候,亦有些不同的声音,质疑了宋时月用木头做的瓦片来代替正常的瓦片,其实是不可取的。
毕竟正常的瓦片有一定的重量,而木头做的瓦片,说不准风大一点就要散掉了。
而这个问题,是再次攀上墙的宋时月也想到了的。
风吹跑了,她当然可以再做,只是遇到天天大风的天气,那就不太行了。
宋时月攀在墙头,用几块做好的木瓦代替了正常的瓦片,左右盘了一会儿,又绕着屋顶边数边爬了一圈,而后下来,提着小筐就往冯芊芊身边走。
编到一半的小藤盒暂且停了工。
冯芊芊得了个新鲜出炉的任务。
在宋时月跑着再来回了一次坡下的林子后,两人就这么坐在一块儿,一个用不知哪儿弄回来的石针在木瓦片儿上打孔,一个用新鲜拿回来撕成小条的树皮往孔里穿。
一个个小木瓦片,在宋时月的计算下,穿成了条,连成了片儿……